正在加载...
随机文章载入中 ... / Loading ...

[旧作] 飘逝的水痕 (序-1-4)

6/07/2007 01:52:00 下午 发帖者 流水弦歌

(序)

  很久没有写什么象样一点的东西了,想起来心里总不免有一些歉疚,因为,即使生活中有这样那样多难于启齿的理由阻碍着我们的语言,我们也不应该为此而忽 略其他那些更美好却最终将忘却的存在。我是一个容易忘却的人,幸好倒并不因此变得乏情和麻木,生活中的琐忆——如果赐予我幸运的话——偶然涌入了我的脑 海,使我有一种要把它讲述清楚,还它生命本来面目的冲动,我是不会让它轻易从我笔下溜走的,写这篇东西的由来也就源于我脑海中时时浮起挥之不去的三峡情结 和胸中不禁涌动的感情波澜。从我自己的成长得到的经验中,我一直执拗地认为,无论是什么,失去了也就再也无法奢谈拥有——毕竟,没有什么是能永远存在的, 但愿我自己的文字能让这些美好的感觉保留得更长久一些,也就不枉最初提笔的一点初衷了。

  是为序。

-似水流年 8/18/98


◇ (一) ◇

  汽笛一声,江波浩荡。

  还是小时候念唐诗的时候,就知道在江南的辽阔土地上,流淌着一条孕育着中华血脉的绵延长龙,那是让无数诗人洒泪抒怀的长江——站在江边登高,或在江上行船,望涛涛之水天际而来,奔流东去不回,感怀自己的际遇,不免对变幻人生发出唏嘘长叹。而初识三峡的大名,也得源于李白的那首著名的诗句,当朝霞把自己的第一缕晨晖涂抹在两岸矗立的峭壁,诗人登舟作别彩云笼罩中的白帝城,带着自己满腔的抱负和理想,轻舟东下,一日千里。李白虽然没有象他在“梦游天姥”中那样地挥洒自己的想象神来之笔,也不曾极力渲染三峡两岸的伟岸雄奇,但他精练的笔下只用“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两句就将八百里江山和诗人的心境浓缩聚成一股苍茫的气氛,凝附着历史的沉重感,汇融着江水扑面而来,诗仙的才华毕竟不是一般人所能比拟的。

  自此之后我开始有了一个梦中神游的长江,也有了一个自己想象中的三峡,特别是后来翻的书多了,发现竟有如许多的历史名人都曾在这段狭长神秘的水道上留下过自己的足迹,或是与她多少有一些牵涉和联系:一代奇才,开楚辞文化先河的三闾大夫屈原投身于离此不远的汨罗;远嫁匈奴,引发无数人感慨的明妃,如今在遥远的荒漠上虽然青冢孤独,但她的出生地流淌着的香溪却依然清澈透明;巫山云雨、高唐阳台的传说流传至今日已过千年,虽然早已失去了她最原始赋予的神奇和瑰丽,却依然是世间痴情男女保存在心底的最后一道图腾;还有那数不尽的自小倒背如流的三国乱世群雄并起英雄辈出的年代的故事,时时萦饶在我心。。。我深知自己内心深处与三峡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情结,而如果不去实实在在地游历一番,了这段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感纠缠的话,就好象欠了心爱的人一笔感情债似的,实在有些愧对我心。

  那一年的春夏之交正是一个多事的季节:暗恋了很长时间的女孩,彼此对对方都很有好感,而当我攒足了勇气向她表白的时候,却不想碰了个软钉子。事后她更明确地向我表示了她要在年内出国留学的念头,令我这个本打算一心安于国内发展的人心灰意冷。她后来告诉我她其实也很欣赏我,但是,很可惜。。。算了,提这些做甚么?如果这个理由成为我们之间唯一的羁绊,我倒更希望是如此,这样至少从另一方面说明我这个人还不是完全一无可取之处。不过这件事回头想来,自己在那时不可能象年少不更事的孩子一样,做事只凭一时脑热而完全不考虑实际的后果,同时也绝没有为了对方能抛舍自己一切的勇气,只能说,浪漫的季节过去了,而务实的条件尚不具备,我不够坚实的臂膀确实无法为她撑起更广阔的天空,所以在意兴索然之际也只好作罢。话虽如此,当时还是感到很难过,尤其是她当时曾望着我的眼问我是否也有出国的念头时,我一时语塞,脑子里斗争了许久,只是因为自己不愿意就此失去这个曾带给我二字头开始多少欢乐的女孩。我不知道自己如果努力坚持着,她是否就能改变她的决定,可我知道自己这样做对她而言将会是多么的不公——象她这样出色的女孩,应该拥有属于自己意愿的天空,我的世界,在她看来也许是过于狭小和平凡了。

  一两个月心情的沮丧,周围的一切都变得索然无味,我任自己的心情在夏日的阳光下灰暗着,面对的满眼是熟悉的人,熟悉的事,让我无法逃避。或许该给自己换个环境了,一个人的时候我失望地想着。就在这时,多年的梦想也适时地浮上了心头——正是满大街小巷散发着“三峡告别游”广告的年月,或许正该趁这个机会一来放松一下,避开我所尴尬的人与事,二来也借此圆一下三峡的情结?

  很快我联系了一家旅行社,临行前从别人那里听知女孩已经接到了她所满意的学校的录取通知书,现在正在忙着办理护照和签证,估摸着等我回来的时候也许还能见上最后一面。我花了三个晚上给她写了一篇长长的书信,最后犹豫再三还是只选用了前面的一部分,信里只淡淡地说我要走了,预祝她手续办理一切顺利,并希望还能来得及赶回来为她送行等等——我不想搞得那么酸酸的,以免当我再回来时两人见面的尴尬。信中其余的部分被我封存,连同几年前过生日时她第一次送我的鲜花——如今早吸干了只剩下碎零的花瓣,小心地压放在箱底。我感觉自己仿佛在亲手埋葬自己的恋情,不觉惊讶于自己当时的绝情和冷酷,当信笺封口的时候,当我的手颤抖着让她严丝合缝,心里却猛地咯噔一下,犹如听得一扇黑黝黝的巨门在身后哐当一声关闭,切断了一切与她有关的活生生的联系,一刹那间我再也抑制不住,不禁泪如泉涌。


◇ (二) ◇

  临近黄昏的暮色中列车驶离了这城市,在车窗外如影飞逝的景物倒退中我终于能体验到一种期盼放飞的心情。夜深了,我托着腮帮对着车窗外黑沉沉一片中自己凝神的表情,幻想着这一路的水光山色将如何以她的柔情涤净我积蓄已久的尘灰,自己的心情也就在这暇想中渐渐变得透明。

  那时全国上下正值洪水泛滥的季节,电视和广播等各种媒体大力渲染着灾区人民抗洪抢险的英雄事迹。我登车的时候洪水已不象数日前那样桀傲不驯,乘火车南下,一路上却也还能感受到不少洪水袭过的气氛,且不说那数年断流的黄河突然间冲出一片开阔地,令早已徒有虚名的“泉城”济南终于又恢复了些传说中的风采,单是那铁路沿线两边的麦田,被淹没在水下的就不计其数,不少低矮的房屋下半截浸泡在水里,有的干脆就只剩下了半截烟囱,联想起前几日铁路不断被洪水冲垮造成交通断流的报道,我不禁暗自庆幸自己出来的时间表掌握得实在幸运。

  长江下游重镇武汉不愧为“火炉子”的称号,一下车,一股郁闷的热气便扑面而来,搅得人无法呼吸,与适才空调车里的凉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还好,在这里只会呆半天等船的时间,否则真要在这里耽搁下去,岂不要被这鬼天气烤成了焦炭?

  出站遍寻属于自己的旅行团的小旗,见黄色小旗上书“岷江社”的字样,旗下已聚集了三五成群的人们,其中还有不少在刚才的车厢里见过——这趟团的游客大多来自北京,多数都是合家或结伴出行的,而象我这样只身一人的很少。接站的导游见人到得差不多了,便招呼大家到不远的一辆空调大巴里休息,可左等右等,过了好一会儿也不见再有人上来,空调一时也没有开,车厢里闷热异常,大家见车一直没有开的动静,开始渐渐呱噪起来——人都该到齐了吧,还等什么呢?我心里暗自嘀咕,正准备探头出去看个究竟,却只见这时出站口又出来一批游客,三三两两的有几个向导游问询着什么,然后陆陆续续地有人上车,听口音显见不是北京人。我并没太在意,车厢里多了几个人后,比刚才愈显得郁闷难耐,我闭上双眼,默念着心静自然凉,盼望着这车早点儿动起来。

  “这位先生,能麻烦您帮忙换个座位好吗?”我听到很轻柔的声音问道。是问我么?我睁开眼,见到面前一个很年轻的女孩面孔,眼里闪烁着探询和礼貌。我下意识地回头扫了一眼,见车厢后面还有几个空座位,便回过头给了她一个疑惑的微笑。她好象很快看懂了我的疑虑,闪身让开身后的另一个女孩对我说:“我这个同伴晕车,坐在靠前的窗口边上感觉会好一些。”

  哦,这样。。。”我打量了一下她们两个,发现在后面女孩的身后,还有一个男孩,看起来他们三个人是一起出来的。我知道自己找不出什么理由拒绝,因为车前面的双人排座里,好象现在只有我一个人单独占着背阴的两个座位,况且。。。不知道为什么,打从看见这个女孩的第一眼起,或者说从听见她的第一句话起,我就对她有一种说不出的好感。她并不算很漂亮,相比而言,她的女伴看起来倒更象是小鸟依人,更有几分姿色。她,怎么说呢,我说不上,只隐隐地觉得似曾相识——这也许是我所喜欢的那一类女孩的共同特点吧。

  我无法拒绝她,她的似曾相识让我回想起了许多熟悉的面孔,拒绝了一个也就好象是拒绝了她们所有。“那。。。好吧”,我点点头,回身从行李架上去取背包。“太好了,谢谢您。”,她的声音甜甜的,很让人受用,另外两个人的道谢我也听到了,但心里却乱乱的没有在意。我从她身后让出的空隙挤了过去,鼻翼里闻到她发际的一阵清香,我斜眼扫了她一眼,注意到她颈后细软弯曲的绒毛,不由得心下一动。

  我沿着长长的过道走到了车的后面,回头看到那两个女孩正在放背包,男孩不知道说了句什么,引得两个女孩抿嘴而笑。我注意到那个女孩有意无意地向我这边瞥了一眼,然后脸上的笑容似乎更加灿烂。她们真年轻,我想,也还是在大学念书的学生吧,看来这趟旅途不会太寂寞了。

  车开了,那男孩走到后面来,眼神里向我打了个招呼,接着在我身边的空位坐下。

  “你们哪儿的?”我试探地问道。
  “哦,杭州。”他随口回答,带着些江南的口音,四处张望着。
  “是学生么?”我用手比划了个圈子,“你们,是一个学校的?”
  “嗯”,他点点头,没再说什么。他好象话不多,我也很知趣,没再多问,毕竟彼此素昧平生,表现得太热情反倒不太正常。我侧转头,装做开始欣赏起车窗外街景的样子。

  城市的街道不算宽,车开出不多远,在大热天的中午太阳地里居然塞车了!我摇摇头,好歹总算感到些空调的凉意了,正有些百无聊赖——只见这时前面的那个女孩居然站起身,双手将刚放下散落的长发束拢盘过脑后的发带,那姿态优雅地让我惊叹不已,然后向我这边走了过来。老天!我的心居然象是在等待第一次约会,开始不听话地怦怦跳动起来。

◇ (三) ◇

  “她叫你过去呢。”女孩走到我们座位面前,对那个男孩说。
  “怎么了?”男孩问道,说着站起身来,“到底什么事嘛?”
  “我怎么知道?”女孩轻轻笑着,眉里象在跳舞,推了他一把,“快去吧。”

  我一直在一旁偷偷地观察着,看男孩走到车厢头,俯身低语了两句,随即从头顶的行李架上开始翻找什么东西。我侧目望了望身旁俏立着的女孩,她也正叉着手回头观望着前面的一幕。离得近了,我正好可以更仔细一点观察她:她一身浅米色的圆领,透着淡雅,白色运动短裙,颈间……哦,我刚才没太留意,有一条细细的金黄色项链,她的皮肤很白,衬起来给人一种清爽的感觉。我注意到她抿嘴的时候,嘴角弧线的尽头隐隐有一颗小酒涡。

  那个男孩坐下了,车又启动的时候,女孩晃了一下,她转过头来,我赶紧装作注目窗外的样子,而自己的后脖梗已感到扭得生疼,并且好象在她的注视下开始浑身不自然。她轻盈地坐下来了,没说什么,我的右腿却已开始不自觉地打晃。

  似乎我所有的恋情都是从羞涩中开始,这一点与我同龄的男同胞们已开始笑话我,因为我只要在哪个女孩面前突然变得不自然了,那肯定就是喜欢上她了。这种感觉很明显,即使是对一些非常熟悉的女孩,平时根本就没有过什么特殊印象,以至于早就定位为姐姐妹妹了,也并不排除突然某一天某一时刻突然感觉到异样。当然我对初识的女孩一见面就产生好感的比较少,而且从来也没有过很快很热情的表示,所以她们和我在一起的时候往往会感到很安全——这可并非是我所希望的结果。我和她们插科打诨、海阔天空的时候心里倒也未必不想打破这种安全感,只是有时想想彼此的信任在这个社会上也的确是桩很难得的事,虽然我不是一个正人君子,但也没必要让她们从此就把我当作卑鄙小人吧。

  “你就是太在乎她们了,”同宿舍的室友不止一次地吐着烟圈耐心开导我,“女人有什么呀,她们不就是找刺激嘛。你别看她们表面上一个个都正经地很,拒人千里之外的,其实你动一动她们就老实了,乖乖地听你的——看看,你现在这样徒有个好名声有什么好?人家根本就不希罕!”

  于是我每回都被他们的言语搅得热血沸腾,倒不是由此引起那种本能的欲望,而是我对他们的观点从来就是反对,更不能容忍他们对我的轻视,唇枪舌战的结果往往就是到了最后让他们长叹一声——“唉,你是不可救药喽!——”,而我为了缓解气氛,只好嘻皮笑脸地认错,“我改,下回听你们的还不成,什么时候再给我分一个?你们可不能见死不救哦。”——其实我是盼着这种争论早点结束,因为这过程中的每句话都只会触痛我心。

  我不得不承认自己在与女孩的交往中从来都是不幸扮演着失败者的角色,但却不能承认这是由于自己的态度问题,我认为这只是个方法问题。不管怎么说,对女性的轻蔑看法我不能接受,虽然有很多的文章拿男性和女性作对比,由一系列的论据导出女性弱势的结论,但在我的心目中女性一直都是美丽温柔和聪颖伟大的化身。女孩的青春美丽就不用多说了,即使是到了该称为女人的年纪,甚至岁月流逝,到了沧桑的年纪,女性的魅力仍犹如一颗多彩变幻的钻石,换一个角度也同样能欣赏到别样的流彩,无怪乎有人说少女是晶莹彩色的梦幻诗句,女孩是一首亮丽缤纷的歌,中年女性的内心象涓涓流淌着的心情散文,而经岁月沉淀后的老年女性则象是一部历经成熟的小说,在不同的岁月历程中折射出多彩的人生。我想说的是作为女性的整体,永远都是值得敬慕和歌颂的,因为她们代表的是人类理想的一面,需要我们去宝贵地珍视,而不容轻意地涂抹和亵渎。

  在这里我无意去纠正我室友们的看法,因为我确实在女孩面前属于一个迟疑的弱者,而且我也确知在自己心爱的女孩面前主动一些丝毫无损于原本对她们的爱慕和关怀,可我还是知其可为而不为,于是后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说远了,还是回到那空气渐渐凝结的车厢中来。

  如果面前有一个镜子能让我们从中看到彼此对方的表情,那我想自己当时的神态一定很好笑,因为我暗暗地已在心里拿定了个主意:这次要知其可为(不可为?)而为之。而往往是在自以为拿定了主意后,一系列的A、B、C,1、2、3的步骤计划便开始在脑海中酝酿——就象大战前的制订作战部署,详查分析敌我兵力优势,根据时间地点乃至天气状况设想出一条通向胜利的最短途径——这也许是作为理科生平时惯于解析问题所产生的后遗症吧,总相信世间万物有一个可解的方程式,即使是找不到这方程式,也愿意用概率论来作个统计总结和预测,万事必要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否则做起来的时候就少了很多依据。尽管我知道这一切在脑海中的设想都不过是纸上谈兵,随着战斗的进行一切预先的设想都要随之变化更新,而当前最重要的不是构想模拟整个战斗的过程,而是如何在恰当的时间开第一枪,我想我转过头时面对她的微笑还足够镇静:

  “你们,你们也是去三峡的么?”我不经意地问。是呀,这点要不问清岂不是刚才的一切设想都成了白搭——这趟车上的人还会有其他的旅行路线么?

  还好,她点了点头,不过她的注意力好象一时还在她的两个同伴身上,回答起来显得有点心不在焉。

  “你们是大学生?来三峡是头一次吧。”又是老套,我尽量使自己的口气亲切一些,话题却模模糊糊地不集中在她一个人身上。

  “唔。。。”她好象有了点兴趣,头略微偏过来,“你怎么知道?”

  我心里暗暗高兴,看来开局还不错:向导探听情报胜利归来,总算知道敌军的具体方位了,下面该是主帅擎一副单筒望远镜细细瞄准观察了——这使我突然想起了周瑜隔江观曹营水寨和拿破仑战前纵马高处的情景。


◇ (四) ◇

  车厢里的人们这时发出一阵低低的“依哦”声,侧目一望,原来前方已经到了壮阔雄伟的长江大桥。车行于桥高处,只见从侧前方伸展而出的是如屏一般绵蜒盘曲的蛇山,与此岸踞守的龟山遥遥相对,两岸山头林郁葱葱,一片翠蒙。低头观江水茫茫,抬头一眼眺去千里平川,似无穷尽。

  我实在是已经很熟悉了这里的景致:几年前初春的季节我曾在这桥上徒步走了个来回,细细地观察过这龟蛇天堑、一桥飞架的每一个侧面,并且曾在桥下,让这温暖的江水亲没过我的脚面,所以当再次来到这里,这熟悉的景物已引不起我太多的激动。除了江水比往日宽阔了许多,轮渡变得更稠密繁忙了些,一时却看不出与以前有更多的差异。我的注意力开始回到身边的女孩上来,只见她正在不停地左顾右盼,眼里充满着兴奋。

  “咦,你怎么一点都不激动?你看看这江水,多壮观呐!”她看我一直默不作声,好奇地问。

  壮观?我希望看到的是我生命中的江河,那些我一直梦萦着的水域,带给我强烈冲击的山川。但愿三峡会是如此吧,我暗暗地期盼着,我可不愿她象那些随处可见的景致,只会带给我些许微微的冲动,之后就再也没有了重温的兴趣。可我不想就此暗淡了女孩的兴致,“怎么,你们在杭州没有见过这样的江水么?我记得钱塘江水可就是以壮观出名的哦。”

  话甫一出口,我便意识到自己犯了个小错误,我可是不应该知道她是从杭州来的哦。但她好象并没在意,倒是很感兴趣地接着问,“哦,那你去过杭州么?”

  该到了考验我地理风光乡土人情知识的时候了,哈,幸好杭州我很熟。那美丽的城市我虽然尚未去过,可关于西湖的景物描写和神话传说可是读了不少,这可算正中下怀——我随口回答道,“还没呢。不过我是一直都想去哦,去瞧瞧美丽的西子湖畔,游一游三潭映月、曲院风荷,逛一逛苏堤春晓、南屏晚钟,观几处文人墨宝,望几眼俏丽佳人。我。。。”正说着,望见那女孩眉间一敛,我赶紧收住了自己即兴的排比句。

  “呵,看来你对杭州还真是了解得不少嘛。”女孩微笑着,话里多少带点嘲讽,“等你去了,你就会知道西湖十景到底是什么样了。给你推荐个去处,去杭州别的地方倒也还罢了,西湖周边景物当然是不可不观,可还另有个地方却是非去不可,你可知道么——灵隐寺飞来峰?”

  灵隐寺,我当然知道,属西湖外景,与钱塘江六和塔、虎跑泉、龙井村等并斜列在西湖西南山外,寺外有飞来峰,相传有印度僧来中土,到此观此峰,大奇曰:此莫非我祖释迦牟尼雷音寺外灵山乎,如何飞来此处?故由是名之。山峰棱层剔透,嵌空玲珑,疑为鬼斧神工所凿,世间纵有太湖奇石,也难与之比肩。遥想即为之动容,只可惜平生尚未曾得见,此刻从一个陌生女孩口中说出,更凭空增添了几分神奇。我不禁暗自颌首,问她:“你是杭州本地人么,还是,只是在那里上学?”

  “我当然是自小在湖边长大的呀,不然,怎么会对西湖那么熟呢?”哦,人们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看来此言不虚,大约西湖的湖光山色也都不知不觉融入到西湖女孩的灵性中了吧,她浅浅的笑容在我眼中显得越发地可爱。

  “哦,那等我将来去你们那儿,你给我做向导吧。”不知怎么的,我突然萌生了想去那儿的念头,难道是为她?

  “那好呀,”她不假思索地回答道,“只要你去。”

  “哎,这么半天,我还没问你的名字呢。等我去了,找谁呀?”我这句话问得倒是恰到好处,不尴不尬,我不由得暗自得意。

  “咦,我也没有问过你哦?你先说你的吧。”她坚持着不肯让步。
  “好,那我就先说,在下从北京来,名字叫楚云飞,‘湘江水逝楚云飞’,你读过红楼梦吧。”

  “嗯。。。我姓柳,你就叫我如烟好了。”她点点头,脸微微一红,煞是宜人。

  哦,烟堤高柳,好名字,果然是西湖的女孩——我几乎能想象到春日里烟林笼罩着的苏堤,六桥虹影掩映之下,桃柳萧萧摇落,花落轻飘,柳絮飞扬,淡淡的水面上,承浮着无数的缤纷,随波逐流。此人间之胜境,却不料一语能得之——

  正在这时,车厢里的人开始骚动起来,“嗨,该下车了”,有人嚷嚷着,我才猛地从刚才的幻想中清醒过来,原来不知不觉间,车早停下了——这是到哪儿了?哦,原来是大名鼎鼎的黄鹤楼。女孩不好意思地站起来,和前面的同伴招呼了一声,从行李架上取下刚才那男孩的背包,我在后面帮她托了一下,感觉不轻。他们三个人先后分别下了车,而我却是最后一个迈出车门,在几十个人的稀疏人群中,我感觉到有两道不同的目光分别向我扫了一眼,并在我身上停留了片刻:一道是那个男孩的,带着几分打谅和狐疑;而另一道却是她的目光笼过来,正如其名,淡淡如烟。

小说《痴人说梦》(1-12 完)
小说《飘逝的水痕》(1-24 完)
小说《世纪末情感》(1-110 完)

0 评论:

发表评论

用户热评文章 文章两月排行 文章本年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