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
随机文章载入中 ... / Loading ...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5/10/2009 09:32:00 下午 发帖者 流水弦歌



  傍晚临出门前,随手打开电视,漫不经心地调着台——咦,这么眼熟,不是张瑜么?穿着七十年代最普通的一身土黄色红卫兵打扮,我心想,这是哪一部?难不成是《庐山恋》?

  可是《庐山恋》去年还在庐山电影院专门看过一遍的,那里面的张瑜饰演美国归来的周筠,年轻俏丽轻盈可爱,不似这电视中朴素的打扮,一脸心事重重的模样。《小街》?好像也不是,那里面的张瑜是一个假小子的打扮。那么……这是?我正在困惑,画面中出现了仲星火扮演的乘警(我可太熟悉仲星火的形象了),蹲下身来,指着对面那个一脸沧桑的中年人,对着那个大眼睛的小姑娘说,“孩子,去吧,他是你爸爸。”,只见那个叫娟子的孩子慢慢走上前,眼里饱含着泪花清唱道:

  我是一颗蒲公英的种子,
  谁也不知道我的快乐和悲伤,
  爸爸妈妈给我一把小伞...……

  啊,这竟然是《巴山夜雨》,我大吃一惊,因为我的记忆中,对这部片子的唯一记忆就是长江上的一条船,蒲公英的种子这首歌,以及片尾娟子吹散蒲公英的情景。我初次看这部片子的时候太小了,还是刚上小学的时候,在大院的露天电影场看的。只记得情节很平淡,人物之间都不知道是什么关系,以至于根本看不懂那里面的剧情,看得自己完全稀里糊涂,以至于几乎没有留下任何清晰的印象。甚至于这个片名,还是在很多年后当我读到李商隐的诗词时,才能够有所联想。

  可以说,我对这部片子的童年记忆简直是陌生的。然而这部片子却是当年(1980年)最轰动一时的佳片,惭愧……

  然后我发现电视里并不是在完整播这部影片,而只是《电影传奇》节目,更多的是在介绍总导演吴永刚,以及他在辞世后遗作出版的《我的探索和追求》一书,其中旁白引用了该书中吴先生很多话语,作为对《巴山夜雨》情节内容的描述——

  有一段,说这部电影风格淡淡的,就像品茶,有的人喜欢功夫茶,有的人喜欢铁观音,而这部片子,则像碧螺春,幽雅淡香,回味无穷。

  旁白又借吴先生伏案撰稿的身影,将其比作一幅淡雅留白的素描画。

  冥冥之中我觉得我竟然在这里面找到了跟我那个《飘逝的水痕》隐约相通的线路,它是四川到武汉顺流而下,而我则是逆流而上,在中途那个叫做巴山的地方,夜晚有一个不一样的际遇。

  我想起了十余年前好朋友聊天时不经意提过这部片子,娓娓道来那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说这番话的时候,小说文字里,云飞和如烟正在舱舷甲板之间踟蹰徘徊,而面前滚烫冲开的茶杯里,是盘旋舒展袅娜缱绻的碧螺春……

  我真的不太相信自己会跟这个片子这么有缘,在隔了这么久之后……

  而且能够隔着那么久的岁月,听出些我当年远不能听懂的东西。

  它说,原来这部片子所蕴含的情绪,竟然用李商隐的诗就可以说尽了。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我有个大学朋友当年曾经跟我说,他最喜欢李商隐的这首诗,问他为什么,却又不告诉我。如今细想而来,“何当”摹想之一问,“却话”一句之反跌前句,仿佛确是有无限深情婉转诉不出的情丝在里面。

  诗,大概就是需要这样反复经历、仔细回味了之后才能懂的。

  何时才当共剪西窗烛呢?

  电影中秋石与娟子父女相认抱头痛哭的场景,旁白道,“他们是一定能重逢的,因为他们曾经受了太多的苦”,看得我眼泪一下子就忍不住哗的掉下来了。

  于是片尾那个许下希望心愿,吹散小小蒲公英,让她随风飘荡的场景,在我的脑海中越发清晰起来。心愿该能够随那张开飞翔的小伞,传散到遥远的天涯吧。

  我是一颗蒲公英的种子,
  谁也不知道我的快乐和悲伤。
  爸爸妈妈给我一把小伞,
  让我在宽阔的天地间飘荡,飘荡,
  小伞儿带着我飞翔、飞翔、飞翔,
  小伞儿带着我飞翔、飞翔、飞翔~~~~~


但愿人生常聚少离分 电影《巴山夜雨〉片断


  巴山雨哎 巴山云哎
  千里川江雾中行
  帆似白鸥舟如梭
  古往今来多少人哎

  浅浅月哎淡淡星哎
  浅淡星月明古今
  神女夜夜难入梦
  素手无力撩纱巾哎

  整飘带哎摆罗裙哎
  日日夜夜守江滨
  含情迎送天下客
  但愿人生常聚少离分哎



我是一个蒲公英的种子 电影《巴山夜雨》插曲片断


  延伸阅读:

0 评论:

发表评论

用户热评文章 文章两月排行 文章本年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