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
随机文章载入中 ... / Loading ...

【转载】刘亚玲讲述:王静梅的经历——法制或精神病

3/30/2009 10:42:00 下午 发帖者 流水弦歌

  【流年转载按】啥也不说了,凭做人的良心,就要全文转载。这篇文章只能通过翻墙上贴,看不到的同学自行搜索吧。河*蟹*凶猛,请大家先行拷贝,再行阅读。

  原文见王荔蕻的博客,附议老虎庙的转载说明——“这是荔蕻妹子的泣血之作。在她决定完成这样一篇文字的时候,就已经事实上把自己逼到了绝地!当当事人无法自由而言论的时候,我们就只有期待距离当事人最为接近的人的站出来,而这样的站出来又何其之难呀!这不能不叫人担忧我们这些年纪半百之人为之奋斗半生的天地究竟会怎么阴晴月圆,我们为我们的后代究竟留下一爿什么样的人文生存空间?同样是这样担忧的人,为什么就没有相悖意见的言论渠道?我不知道这篇文字会存在多久,仅此一点,就足以叫每一个尚有民族良心的中国人悲愤……”


刘亚玲*王静梅的经历——法制、或精神病

  与王静梅的相识很偶然。因为关注杨佳案,经常上艾未未和刘晓原的博客,从艾未未博客的“寻人启示”我知道了,王静梅不但与我同姓,而且跟我是同年生人,还都住在北京市朝阳区,不觉更多了一分牵挂。


  2008年11月,在过了4个多月后,公众终于知道王静梅是被化名“刘亚玲”关在北京市公安局下属的“安康”精神病强制治疗管理处!

  而且08年11月26日,王静梅被提“出院”仅仅两天,她的儿子就被执行了!


  每一步对公众的侮辱都刻骨铭心!每一次以法律的名义对法律的践踏都令人发指!

  我也是母亲,将心比心,不觉痛彻心扉!因此在博客里遥遥泣问:王静梅,你还好吗?



  直到有一天,从刘晓原的博客知道了老虎庙的民间救助流民活动,从参加救助活动认识了在悲恸中不忘参加公益,为流民捐助物品的杨福生,又从杨福生处与王静梅通了电话,对着电话那头压抑着哭泣的王静梅,我说我希望能为她做点什么,希望能在她方便的时候去看看她。她说现在不方便,言谈中我知道她那里还有监视的,为了不给她添太多麻烦,我说我等她电话。

  终于有一天,王静梅来电话了,可以到她家了。

  来到了她所在的距鸟巢一箭之地的慧忠里小区,到了她家的楼下,给她打了电话,她从五楼下来给我开单元门(整个门洞,估计整个楼就是没给她家安装可以在楼上家里给客人开门的门铃,所以每到家里来人,她就必须从五楼下到一层来开门)。

  终于跟这个被强制“精神病”了四个月的女人、失去了儿子的母亲面对面了。

  我想到她会很憔悴,但没想到会这么憔悴!憔悴到让人心痛!我们抱头痛哭——这是一个真真切切被专制蹂躏的女人,这是一个在懵懵懂懂间就被失去儿子的母亲!我拥抱着我们民族的苦难,2008许多失去孩子的母亲中的一个。这是我的骨肉至亲!

  回过头来,看到了那个被以法律的名义消灭了的儿子,北京人的儿子,一个普通下岗工人家的儿子——一幅中学生般稚气未脱的脸,在鲜花丛中,在两盏长明灯中,笑吟吟地看着这世界!看着人性的深处!

  我不能相信,我不能相信这就是那个被法庭宣布为“故意杀人”的青年。

  这分明就是邻家的一个大男孩,一个正在蓬勃成长的散发着青春气息的高中生!

  刻骨的疼痛弥漫全身!

  一个被不明不白消灭了的生命,一个被践踏法律者以法律的名义戗杀了的年轻的生命!

  给年轻的先逝者上了香,跟憔悴的母亲坐定,听她说那143天的遭遇。



  7月1日下午,来了三个人,一个是社区片儿警,还有两个是朝阳警方的人。我还以为是因为我的事情呢,我就说你们找我干嘛?我这人从来都是按部就班的,从来没有无理取闹,你们找我有什么事吗?

  他们说,知道知道,我们不是为你的事来的。

  不是为我的事你们来这么多人干什么?一会我儿子回来他可不进来。

  这时候就呼噜噜进来好多人,有举着摄像机的、拿着照相机的,我就有点着急,说你们干什么?

  他们就说,你儿子在上海犯了刑事案了。

  我说不对啊,怎么又是上海啊,上回就是上海,你们是不是陷害他啊?你们太不规范了,你们一次次的陷害人,哪有你们这样的啊?你们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啊?这时候我的情绪就挺激动的。

  “我们是当场把他抓住的。”

  “那到底是怎么回事?你把来龙去脉给我说清楚,也不能就这么一句就完了啊。”

  “我们奉命搜查房间”

  “你有证明吗?”他就掏出搜查证,上面写着两个人的名字。

  “这不是两个人吗?你们怎么来这么多人?”

  “写不下了。”

  “写不下了算什么理由,你们都是经常办案的,写不下了就说明你们就需要两个人。”

  他们不听,全都挤进来了,开始翻他的东西,把孩子的笔记本、电脑主机都拿走了。翻完了孩子的屋子还要翻我的房间,我说我的房间跟这事有什么关系?他们说领导说了,在一个居室都要搜。搜完了我的房间就说要让我到派出所做个笔录,我说去是可以,可不管到哪,你们都要遵守法律。

  当时外面正在下小雨,我说要不要带把伞?我们社区片警说,不用了,一会我们拿车给您送回来。我说不送也行,这么近。

  就这样我离开了家,窗户没关,防盗门也没锁,所有的电器都没关,离开了家。

  7月1日到了派出所就没让回来。我说你们什么时候让我回家啊?回答说明天上海警方来人,你还得等,他们上海方面还有问题要问你。我只好等着。

  7月2号下午上海来人了,两个人一进屋,我一看就火了,来的人里有一个姓顾的,就是因为自行车事件到我们家来私了的那个警察。我说你们怎么又陷害我儿子啊?上回来私了就是你,现在我儿子又落在你的手里!这时候派出所的人就问我,怎么回事?我就说了自行车的事,说这个姓顾的就是他们上海派来私了的。我说我儿子非常优秀非常好,从来没有一点不规范的地方,在上海就被他们打而且被陷害,现在你突然又跟我说我儿子犯了这么大的事,我接受不了,我觉得不会的,这里面肯定有原因的。他说我把这个给你记下来吧。做完笔录,这姓孙的还找补一句说,

  “你儿子还等你去救他呢。”

  我说你什么意思?你们警方怎么这么说话啊?他不说话了。

  这时候朝阳分局有一个男的,穿着蓝背心,个子不高,走过来说,“你儿子碰瓷儿。”

  我说,什么叫“碰瓷儿”?我儿子几次三番的被你们警察殴打,是我们自找的吗?你们警方怎么这么说话呢?碰瓷儿是用同一种方法诈骗钱财,我们在山西被警察殴打和在上海被你们警察殴打,都是因为你们警察的过错。你们怎么会诬陷别人碰瓷儿呢?他又不吭气儿了。

  上海警方做完笔录以后还让我等着,一直在那坐了一天,也没人理。到晚上我说怎么还不让我回家啊?他们说你还得等一等,还有情况要跟你了解呢。我说我昨天就来了,今天又是一天,我这么大岁数,也没法休息,你们什么时候让我回家啊?他们说,那给你找一个地方睡觉吧。就给我找了一个办公室,让我在那睡觉。

  7月3号,又在那坐着,也没人问没人理,也不让回去,坐了一天。又到了深夜,到大约12点多,有一个姓宋警察说,“你起吧。”

  “什么意思?”

  “你上车吧。”

  我说“上车干嘛啊?你们要给我弄哪去啊?”

  他说“我们也不知道,你上车吧。”就让我上了一辆面包车。有一个男警察一个女警察一边一个夹着我,姓宋的警察开车,我就一直问,你们要把我拉到哪去啊?

  “您就只当是去疗养。”

  什么叫“只当是去疗养”呢?你们到底要把我弄哪去啊?

  再没人理我,车就一直开,开到两边都没有人了,全都是树,再开,两边都是大山了,我说,“你们干嘛?要把我送山里去啊?”

  “到了你就知道了。”车就一直开,开到一个地方,停车了,前面有一个大门,当时天已经特别黑了,哪里知道是在哪啊?

  姓宋的警察就下车联系去了,联系了挺长时间才出来,就把车往大门里开。隔着玻璃我才看见“管理处”三个字,什么“管理处”也没看清。

  进了一个大铁门,又进了一个小铁门,旁边有一个小屋子,屋子里有一张床,床上摆着一叠衣服,他们一指那床的衣服,说

  “你把衣服换上。”

  我说你们这不是医院性质的吗?这是咋回事啊?

  “你先把衣服换上吧。”

  这时候就有人问,她身上有伤没有?

  我说,没有啊,怎么回事啊?

“你把衣服换上。”

  这时已经发现是医院了,也没有办法了。只好把衣服换上了,这时就有人过来给我抽血化验,但我还是不知道他们要干什么。

  第二天,就有人叫我名字“刘亚玲”。我说我不叫刘亚玲啊,你们怎么叫我这个名字啊?

  他们说,你来的时候就是这个名字。

  我心里就明白了。我问为什么叫我这个名字啊?也没人理我了。到了晚上就要给我吃药,我说我吃药干嘛呀?我没有病,你们怎么给我乱吃药呢?我在外面看病医生一直说不让乱吃药,你们怎么问都不问就给我乱吃药呢?也不了解我的体质,就给我乱吃药,吃什么药也不告知我。

  “就是镇静的,让睡觉的。”

  “我睡觉没问题啊,你也不知道我睡觉有没有问题就让我吃药。”我一直坚持不吃药,后来就没再坚持让我吃药。

  就这样我就一直在那个“三科六病房15号”呆着,那是一个重症监护室,屋里有两个大监视探头。等于是给我关在重症监护室里了。

  那个地方是一片平房,中间有一个“圈儿”,好像一个天井似的,上面是铁网。别的“病人”到时间就可以到“圈儿”里放风,只有我不行。我的门不能开,挂着锁,不让我出去。不让人跟我说话,我也不准跟别人说话。不让我给家人打电话,不许跟任何人联系。我心里又着急又奇怪,为什么他们说我儿子出事了,却把我给关起来?不知他们想干什么?

  王荔蕻:“叫你的假名字叫了多长时间?”

  “大概有两个多月吧,以后才开始叫真名字。”

  “后来了解到,他们有人说是北医三院给开的证明让我进到这里的,我说北医三院在哪我都不知道,从来没去过,他们怎么会给我开证明呢?而且你们开的证明是给 “刘亚玲”开的,我又不是刘亚玲。后来又说是朝阳医院给开的证明,我说朝阳医院开证明?我一直在你们这关着,怎么会去朝阳医院开证明呢?你们这不是弄虚作假吗?你们是政府啊,是警方啊,怎么能这么干呢?!于是就又没人理我了。

  就这么关着我,还不许我情绪不好,看到他们不规范的地方也不许说。

  我知道不能跟他们硬来,否则让他们绑起来,那太没自尊了。我尽量使自己情绪平静,遵守制度,跟他们大吵大闹是一点用也没有的。我看见过他们绑人,有的人刚进来,大喊大叫,说我没病,凭什么关我?就把人五花大绑起来。我可不想那样。也只好在那呆着。

  王荔蕻:“你在那里面情绪?”

  儿子出了那么大的事,我肯定着急啊,一审二审我都不知道,后来在我强烈要求下,10月31日,上海来了两个法官,说给我送二审裁定书。我一看裁定书,我说一审为什么不告诉我?二审裁定书都下来了,你还没告诉我是怎么回事呢,就告诉我结果了!有你们这么做的吗?这个结果我是不认可的!

  他们让我在判决书上签字,我说你们一审二审都没有让我参加,我为什么要签字。

  后来他转了一圈回来说,你不签字我也给你一份。

  我说你给我这个有意义吗?我问他父亲知道吗?让他们给孩子他父亲。

  有一个法官就打开案卷说,你看,这里好几份呢,会给他父亲送一份的。

  我说你们会给他父亲吗?说会的。后来我知道他们根本没有给送去!你说他们怎么都是瞎话呢?没有一点实情。他们是警方啊,是国家机关啊,怎么竟然这么干!你们定的那些规章制度、法律法规不就是为了国家安定的吗?你们自己都不按照法律执行,在社会能安定吗?

  送完裁定书以后又没有音讯了。我就说我这算怎么回事啊?你们要给我一个说法啊。就给了我三个说法:

  第一个说法是说就是为了保护我。

  我说什么叫保护我?半夜三更偷偷摸摸人不知鬼不觉地把我送到这,不让我跟任何人联系,不通知家属,你这叫保护我吗?有这么保护的吗?你看我这重症监护室里两个大探头,你们这是侮辱我的人格,我绝不接受这个说法。

  第二个理由是开奥运会了,为了安保。我说开奥运,为安保跟我有什么关系啊?我平时哪有一点不规范的地方啊?我什么地方做得不规范了?违法了?没有吧?为了开奥运你就想把谁弄起来就弄起来吗?如果说是为了我的孩子,我和我孩子是两个独立的人格,你们咋会这么对我呢?——他又不言语了。

  没有理由了,就这么关着你。

  后来实在没办法解释了,就想给我找个有病的理由。他们就问我说“你知道我们这里是干什么的吗?”

  我说“你们这不就是强制治疗的地方吗?可是强制治疗是不是得有个原因啊?有病了或者有不规范的行为,你们给他治疗目的是不让他给社会上增加不安定因素。你们的做法是这样的吧?不能说是见到一个人想给他“治疗”就拉进来“治疗”吧?那么我到底算是怎么了?我什么症状都没有,行为非常规范,你们把我搁这到底算咋回事啊?”

  他们就说“你儿子那事挺大的你不知道啊。”

  我说“事挺大,你们也不能只笼统的说挺大就完事了,什么情况都不告诉我。我儿子跟我都是独立的个体,不能说我儿子出事就把我关起来吧?有这样干的吗?”

  这就是他们给我的理由,在关了我两个月以后,换了我的真名了,于是他们又到朝阳医院开了一个假证明,证明我精神有问题,就以这个名字把我关在里面,但是他们不敢告诉我本人。

  因为经常来人来找我聊聊或者鉴定一下什么的,我就发现他们是想看看我精神是不是有问题。后来我就对他们来检查的人说“你们给我一个说法,我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被关在这呢?”他们一开始告诉我的是“明确你基本上是没有什么问题”。因为我进去以后他们给我安排了一个主治大夫和一个主任都明确告诉我了说我精神没有问题,我就问“既然我精神没有问题为什么还把我关在这啊?”谁也不说话了。

  再后来奥运会也开完了,能编的理由都编完了,没办法回答我了,就说“朝阳医院有一个证明,证明你精神有问题。”

  我说“我一直被你们关在这里,朝阳医院怎么会给我开证明,这个显然是假的啊。”

  然后有一天说带我做胸透去,到了以后他们就哪都照,我就说“你照胸透怎么肚子也照啊,你们把单子给我看上面到底写的什么。”拿来一看单子上一面写着我的真名字,翻过来看到另一面写着“偏执”,我就问“什么叫偏执?”

  他就说“你不是一直有个问题在找着么?”

  我说“你要跟我提这个事情,你没有资格跟我说,你没有资格评判我这个问题的对与错,因为你不是关注我这个案件的人,你只关注你的病人。再说我找的这个问题,完全是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程序在按部就班的解决问题,国家通知我了我去我才去,没有通知我就等着,我哪有一点不规范的地方。而你却说我找的问题不对。可是我找的这个问题证据确凿,是法官在违法地判案,诬陷好人。我行使一个公民的合法权益,有什么不对呢?为什么维护法律,主张公平正义,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不纵容那些法官的违法行为,就说是偏执呢?就根据这个打我偏执对吗?”

  他就说“你一直就找一个问题,这就是偏执。”

  我说“我想解决的问题,是为了维护国家的法律、法规,行使国家赋予公民的权利,如果这也是偏执的话,那全中国凡是遵纪守法的人都属于偏执了吗?”

  在这143天里我整个是糊里糊涂,第一我不知道是为什么,没有给我一个明确的答复;第二从孩子出事那天起到让我出来,整个事情没有让我说一句话,剥夺了我所有的合法权利。



  11月23日,我根本一点消息都不知道,正在那洗头,有人说处长找我。我洗完头到处长办公室去,一进办公室我就看见好几个装衣服的盒子,他就说“你把衣服换上,三点钟飞机。”

  我说“我不是跟你们说了吗,我不直接去看儿子,我得先回家梳洗一下啊,你们为什么非要让我直接去看儿子啊。”当时我真的一点消息都不知道,我都不知道孩子已经核准了死刑,一切都判决完了,马上什么都要结束了!而我还什么都不知道!

  他们就说“你抓紧机会,你想不想见你儿子?”

  我说“当然想见啊,我的儿子我能不想见吗?”

  他说“你要是想见就赶紧换衣裳。”

  我就想不管什么情况下,我得先赶紧去见儿子去啊。换上衣服后就匆匆忙忙把我送到飞机场。1个多小时以后到了上海,到了那以后天下着雨,他们把我安排在一个乡村别墅一样的地方睡了一宿。我当时跟他们提了个要求,我在那被关了143多天人这样憔悴,我见我儿子是不是得收拾利落点啊。

  然后他们就给我找了个电吹风和一把梳子,还给了我一个发卡。他们解释说这样晚了也没有地方能联系做头发了。

  我说“那好吧,随便弄一下吧。”

  第二天吃了早饭就直接把我带到提蓝桥监狱,那时候什么都不知道,根本不知道那是见最后一面,根本就没有人告诉我。下车以后他们就把我带进一个大楼,往里面走,到了一个接见室,我到的时候佳佳已经坐在那了。我就叫了他一声,把手搁在玻璃上,跟他说“佳佳咱俩握握手吧”,佳佳把手伸过来,我一看他还带着手铐,我们就这样握了一下手!

  我们在那只说了几句话。因为我进去的时候有一个姓包的法官跟我说了三点,第一只允许会面二十分钟,第二不许谈案情,第三你要控制你自己的情绪。当时在那我就非常控制我的情绪,我怕我情绪一激动还不到二十分钟,他们就把我拖走了。

  我问他在里面的生活怎么样。我根本不知道这就是让我见他最后一面啊,我根本就没想到。我还跟佳佳说前两天我没有机会来看你,现在我有机会来看你了,我相信你不会做危害国家危害社会的事情,我说我会关注这个案子的,你在里面提出合理的要求他们会满足你的。

  我嘱咐孩子,我相信你做的事情没有错,我说“你在妈妈心里永远是最好最棒的最优秀的,而且你是最善良最坚强最孝顺最勇敢的好儿子。”我就觉得他感觉到我认同他了。当他起来要走的时候我就说“佳佳咱俩再握握手吧”他就赶紧过来把手搁在玻璃上跟我握了一下,就往那边走了,我就往另一边走了。他们始终也没有让我拥抱一下儿子,更没有告诉我这是最后一面!孩子也不知道,我从他的谈话里面听出来了。我还给他留了1000元钱,因为我问他里面伙食怎么样,他就跟我学了一下说是里面允许每个月买250元钱的买东西。

  见完儿子以后我就提出三个要求,我说我想到儿子出事的地点去看看,闸北芷江西路派出所2007年打我儿子的时候跟我交涉过,我说我想到他们那去一趟,还有就是我想见一下判案的法官,我说我还有话没说。

  后来就来了一个姓徐的法官,我当时就跟他提“打我儿子出事开始就没有让我说一句话,昨天才把我放出来,我还有很重要的证据还没交,我还有很重要的情况没说。”

  我当时也不知道已经核准了,他也没有告诉我核准了,我跟他提这些他也都记录下来了。因为我都不知道已经到了死刑复核阶段了,我就一直跟他说我还有重要的证据和情况要说,一审二审都没有让我出来说话,他们怎么能这样啊!我说我要回去写材料,把这些情况反映一下的。孩子的成长过程和事情来龙去脉只有我知道,也只有我最清楚。你们为什么不让我说话啊。

  姓徐的法官说“我们找不到你啊,我们不能因为找不到你就终止我们的审判啊。”

  我说“这不是强词夺理吗?谢有明7月16日到那里面去找我签字,已经证明我正常并且在哪里了,为什么你们说找不到我呢?而且我当时提了这么多问题没有一个答复我,在我儿子这个问题上我还有很多话要说呢,你们怎么什么都不让我说就把我关起来呢。”

  徐法官说,你写啊,写出来啊。



  直到现在我还记得那天朝阳分局那个穿蓝背心的人说的话还有上海那个姓孙的警察说的话,就是:“你儿子还等着你去救他去呢。”

  你都知道我儿子等着我去救他,你们为什么还不让我说话。你说警察怎么能这么干呢,这个社会怎么是这样的呢?话都让他们说完了,又告诉你儿子等着去救他,又不让你说话。而且在佳佳没有执行之前我什么意思都表达了,我提出这么多问题都是正当的符合法律手续和要求的,他们却置之不理!

  那徐法官记录了我说的话就回去了,回去以后也没有采纳我的意见也没有跟我联系就这样不了了之。

  24号我回到家,还正在写申诉材料呢,25号晚上就来人把我叫到街道一个屋子里,通知我说核准了死刑!

  我一看核准日期是21号,马上就问“21号就核准了,你们为什么25号才告诉我啊,你们都核准完了才让我去见我儿子?有这样干的吗?我在我儿子的案子上还有话要说呢,我还有没有机会说话呢?什么时候才能让我说话呢?!”

  来的上海的两个法官说,“你现在不是在说呢吗?不是在说呢吗?”一副无赖的腔调!

  我说,我是说为我儿子的案子,我还有重要的话没说呢,还有证据没交呢!

  他又油腔滑调地说,你不是说着呢吗?你不是说着呢吗?

  我非常气愤,这个法官的语气就像个无赖!还有什么用呢?谁还听你的呢?

  26号,他们就把我儿子执行了!

  他们根本就不允许我说话!根本就没准备听我说话!即使我说了他们也当没听见!

  我完全没有想到国家会允许这些人这样胡来,如果因为一些情况对国家对社会对公民都有好处,我个人受点委屈没什么,但是如果这种委屈纵容了国家执法机关违法、亵渎法律的尊严,歪曲国家的形象,给社会制造了不安定的因素,让老百姓无法正常生活,那么这种容忍就是对社会的不负责任。所以一定要坚决杜绝他们危害社会的违法违规的行为!只有这样我们的国家才能有真正的和谐和安定,老百姓才能有好日子过。



  我还能说什么呢?我现在才了解到王静梅是一个深明大义的有着极为强烈的正义感的公民。 她是想把她儿子的事情弄清楚!她不相信他们告诉她的关于她儿子的事情,她不相信她这么优秀的儿子会去“故意杀人”。

  她在学着上网,学着在网上搜索有关她儿子的报道、文章,她学着开了博客,想发出她的疑问,说出她想说的话。但是刚刚写了两篇文章,博客就被强行关闭了。她又一次被封了口!

  她不知道这是为什么!她很真诚地对我说,我只是想寻求公平、正义!他们现在做事太不规范,他们都在违法,公检法一次的不公正就相当于社会上十次犯罪!不知道上面知道不知道这种情况?

  我不知道,我不知道“上面”是否知道,在“首善之区”的北京,有一个普通的市民王静梅曾经以“刘亚玲”的名字被强行、秘密地关押入“安康精神病强制治疗管理处?”

  我不知道“上面”知道不知道,有一个北京的阳光青年在外出旅游的时候,没有任何违法行为,却几次三番地被警察暴打?

  我不知道为什么警方公布的“执法录音”只有经过剪辑的杨佳的声音,而没有完整的警察执法过程的录音?

  我不知道为什么当那个青年去讨说法的时候,被关住门,套上一个“杀人”的罪名?

  我不知道堂堂上海闸北公安分局大楼里竟然没有摄像头?凡是发生疑问的地方要不就是没有要不就是摄像头坏了!多巧啊。

  我不知道原告的法律顾问为什么能够担任被告的辩护律师?而且既然作为被告的辩护律师,为什么不为自己的当事人做辩护的准备,还没开始辩护就对自己委托人下了不利的结论?

  我不知道为什么非要让没有精神病鉴定资格的机构去鉴定一个人的精神状况?而且这个鉴定关乎一个人的生死!

  我不知道一个精神正常的母亲在没有任何医疗鉴定的情况下,为什么却能够被秘密、强制关进精神病院长达143天?

  我不知道为什么堂堂最高法在全国舆情激愤、质疑声鼎沸的时候,对疑问重重的案件不问不审,急急忙忙就下了最后“复核”?

  我不知道为什么在死刑核准之后三天才把母亲从秘密关押地点安康精神病强制治疗管理处押送去会见将要被执行的儿子?

  我不知道为什么不能告诉生离死别的母子,这是他们母子在人间的最后一面?!

  我不明白为什么不能让永诀的母子相互拥抱一下?感受一下相互的体温?为什么连手都不让他们握一下?为什么!怕他们一旦拥抱上海提篮桥监狱就会爆炸吗?会被天火击中爆燃吗?会让林昭的灵魂在远处微笑吗?

  我不知道为什么死刑复核下来五天才告诉被告人家属?为什么通知家属第二天就急急忙忙执行死刑?为什么?急什么?



  如果我们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莫名其妙地被“猝死”、被“躲猫猫”、被击毙;如果我们每一个母亲都不想无缘无故地被“精神病”,被秘密送进某个“精神病强制治疗中心”——在儿子最需要我们的时候;如果我们真的爱这个国家,如果我们真的希望我们的祖国不是虚妄地而是真诚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难道不该问一问为什么吗?

  包括那六个警察的亲人,难道不该问一问,这一切到底是怎么回事吗?

  在我们的国家是有法制的吗?还是在法的门前永远有那些或如狼似虎或冷漠如冰的守门人在隔绝正义、隔绝法制、隔绝良知、隔绝生的希望呢?

  我们应该被永远隔绝在希望之外吗?

   王静梅——这个苦难的母亲,这个被无缘无故在精神病院关押了143天的母亲难道不该得到国家赔偿吗?!(到现在为止,她连一个合法的解释都没听到。听到的只是在她索要孩子被扣押的没有被当做证据的物品时的推诿:上海说去找北京警方吧,北京警方说去找上海警方吧……)

  母亲们,我们什么才能看到希望?

  母亲们,我们不该为正义大声呐喊吗?

  一切善良、正直的人们,你们难道能容忍、纵容这一切吗?!


——————————————————————————————————

延伸阅读:

......

[阅读全文]

脚意外受伤了…… :(

3/29/2009 11:09:00 下午 发帖者 流水弦歌

电影《后窗》剧照
  在北大校园路上,学五门口,一个昏暗中未填平的小坑,竟然把脚崴了。不过声明一下,没上图这么严重,不过昨晚当脚钻心疼得睡不着觉的时候,真以为搞不好这两三个月就这样报销了。

  睡不着的时候,脑子里全是自动唱机,《哈巴涅拉》、《赶牲灵》……也许是觉得,如果是因为这偶然的一场意外不能参加下个月的演出,那才是个最大的遗憾吧。

  今天北京降温近20度,临近四月时节,竟然零星飘起了雪花,出奇地寒冷。

  突然感到了自己变成残疾人的感觉:束手无助、站不稳、右脚金鸡独立站得麻木,右腿跳跃的时候左脚也跟着隐隐胀痛。好像一切都变得陌生了,几米的距离都变成了很恐惧的事情,如果能够让我躺着不动,那我真的宁愿自己能够不动,因为连移动一下脚面,都需要费平时想象不到的勇气和力气。当自己不能动的时候,才能多少体会到一点受过同样苦痛人的经历,人会将心比心,产生宽容怜悯的感情……

  等拍片结果出来的那一刹那,自己就像在听候审判。

  LD念那上面的检查结果时,自己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正常……”、“未见……”。Ok,一颗悬着的心总算落了地。

  好在还没到那么大岁数,骨质还没有那么脆,否则这次必定不免——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吧。

  谨遵医嘱在家休息,伤足不沾地,内服外敷,静养一两周。老老实实做个病号,以免留下什么后遗症。这段时间可能会少折腾吧,安全第一。

  I'm all right, still there.

......

[阅读全文]

The Wall

3/26/2009 11:23:00 下午 发帖者 流水弦歌

  2009.3.23,YouTube 再次被 GFW 拦截。
  2009.3.25,以宣传科学和民主为基本理念的德赛公园也没能逃脱被河蟹的命运。
  2009.3.25,豆瓣的“我们”小组因“拒绝自我审查”而被豆瓣管理方以“违背一切自定原则和程序”的理由强行解散。组长Daphny在收到解散邮件后写了日记,“我们依然能够微笑”,在结尾说感到欣慰,“至少,以后我可以告诉自己以及孩子们:我们没有同流合污,我们没有以生存为借口助纣为虐”。

  从年初官方打着“反色情“、”“反低俗”口号的互联网整风运动到现在三个月,几乎天天都能听到类似的消息,一个个无辜的网站、群组被强行关闭、墙掉(GFW'ed)、和谐,诸般压抑情绪和恐怖气氛,一时令人透不过气来。

  不知道有多少人还记得北大本科生楼群中心的那尊象征着百年前德先生(D,民主)和赛先生(S,科学)的“民主科学雕塑”呢?后来北大人自己都把那尊雕塑上面的地球解读在一起,念成“民主科学顶个球”了,到后来,更有不堪者,因为地球顶在代表‘S’的科学上,故又作“科学还顶个球,民主连个球都顶不上。”(对不起,我不想说脏话了,心情很差的时候,自己把国骂神兽之类的助词加上)



  心情不能平静,即便自己随时可以穿墙而过,而那堵墙的存在,仍然令人恶心、作呕。

  Great Wall 曾经是中国人心目中的世界奇迹,而 Great FireWall呢?留给当今国人更多的则是无奈、耻辱的印记。“言论自由”,写在宪法里的一句简单的话,什么时候才能够真正兑现呢?

  所以我今天要放平克·弗洛伊德乐队《Wall(迷墙)》专辑中的两首歌,Another Brick in the Wall,Hey You,以表达自己的愤怒、对平等自由的向往,以及希望。



  1、Another Brick in the Wall (墙上的另一块砖)



  (以下 MV 介绍内容摘自网上,歌词整理翻译 by 流水弦歌 2009.03.26)

  Another Brick In The Wall(牆上的另一塊磚)是Pink Floyd於1979年創作,為80年代搖滾迷必收經典。MV中的孩子起初看到一列火車,上面都是帶著模糊五官面具的孩子,驚嚇之虞,回到現實。回到教室中受老師的「教育」。漸漸的孩子們失去了靈魂,行屍走肉,也上了那部列車,也上帶上了面具,自動跳入大型絞肉機,被製成一條條的肉糜。最後孩子們反叛,摧毀了一切,也企圖將老師丟入火堆,不過那只是幻想。再另一部動畫中,老師將孩子擠入學校型絞肉機後,還用放大鏡檢視肉條。最後老師變成鐵鎚,再教室裡教育出更多鐵鎚,片尾則是一列列的鐵鎚整齊踢著正步。

  We don't need no education 我們不需要灌输教育
  We dont need no thought control 我们不需要被思想控制
  No dark sarcasm in the classroom 我们不要在教室里被冷嘲热讽
  Teachers leave them kids alone 老师,让孩子们自己呆着
  Hey! Teachers! Leave them kids alone! 嘿!老师们!让孩子们自己呆着!
  All in all it's just another brick in the wall. 终究他们还是成为墙上的另一块砖
  All in all you're just another brick in the wall. 反正你也不过是那墙上的另一块砖

  (Chorus 童声合唱)
  We don't need no education 我們不需要灌输教育
  We dont need no thought control 我们不需要被思想控制
  No dark sarcasm in the classroom 我们不要在教室里被冷嘲热讽
  Teachers leave them kids alone 老师,让孩子们自己呆着
  Hey! Teachers! Leave them kids alone! 嘿!老师们!让孩子们自己呆着!
  All in all it's just another brick in the wall. 终究他们还是成为墙上的另一块砖
  All in all you're just another brick in the wall. 反正你也不过是那墙上的另一块砖

  (老师旁白)
  "Wrong, Do it again!" 错啦,再来一次!
  "If you don't eat yer meat, you can't have any pudding. 如果你不吃完你的肉,你就没有布丁可以吃
  How can you have any pudding if you don't eat yer meat?" 你怎么能得到布丁呢,如果你不吃完你的肉
  "You! Yes, you behind the bikesheds, stand still laddy!" 你!对,就是你!在脚踏车棚后面那个,你给我站住别动!


  2、Hey You (嗨,你)




  Hey you, out there in the cold
  Getting lonely, getting old
  Can you feel me?
  Hey you, standing in the aisles
  With itchy feet and fading smiles
  Can you feel me?
  Hey you, dont help them to bury the light
  Don't give in without a fight.

  嗨——你,在冷风中,苍老而又孤独的你,能够感觉到我吗?
  嗨——你,在走廊上,带着憧憬脚步而笑容黯淡的你,能够感觉到我吗?
  嗨——你,不要帮他们遮住光明。不要就这么放弃,当你还不曾抗争。

  Hey you, out there on your own
  Sitting naked by the phone
  Would you touch me?
  Hey you, with you ear against the wall
  Waiting for someone to call out
  Would you touch me?
  Hey you, would you help me to carry the stone?
  Open your heart, I'm coming home.

  嗨——你,孤零零独守在电话机旁的你,你可愿意来找我吗?
  嗨——你,耳朵紧贴在墙上,期待有人呼唤的你,你可愿意来找我吗?
  嗨——你,你可愿意帮我搬开这石头。打开你的心门,让我回家。

  But it was only fantasy.
  The wall was too high,
  As you can see.
  No matter how he tried,
  He could not break free.
  And the worms ate into his brain.

  不过那只是白日梦罢了——正如你所见,那墙太高了。无论他怎么尝试,他也无法冲破牢笼,而那蠕虫正不断侵蚀着他的大脑。

  Hey you, out there on the road
  always doing what you're told,
  Can you help me?
  Hey you, out there beyond the wall,
  Breaking bottles in the hall,
  Can you help me?
  Hey you, don't tell me there's no hope at all
  Together we stand, divided we fall.

  嗨——你,在外面路上,别人说什么你就照做的你,你能帮助我吗?
  嗨——你,在墙那一头,摔瓶泄愤的你,你能帮助我吗?
  嗨——你,别告诉我一点希望都没有,
  团结起来我们就有力量,分开我们则一事无成。


  延伸阅读:

......

[阅读全文]

【转载】科幻围棋小说《墨绿》(下) by 万精油

3/26/2009 01:20:00 上午 发帖者 流水弦歌

             九.向最高手挑战

  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墨绿的名气越来越大,自然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人的注意和好奇。有许多好事者为了证实墨绿的真实身份,追踪它的IP。为此我找了我在世界各地不下棋的朋友,有时用他们的机器上网。因为他们都不下棋,根本不知道我在干什么。这样一来,好事者们查出来分布在世界各地的IP,虽然不多,但也可以迷惑他们一阵子了。因为我把程序都放到我朋友的机器上,完全就是他们的机器在上网,我只不过远程操作而已。IGS的网管也查过一下,大约得出了我的几个常用IP,但总是不能最后确定。

  墨绿变成了IGS上的唯一十段以后,很有一点高处不胜寒的感觉。与一般的专业棋手下也总是赢。开始时那些专业棋手还讲一点棋道,一盘棋就一个人下。后来看到没有一点赢棋的希望,就开始几个棋手联合起来下。也就是说每步棋都是几个人讨论以后再下。这样最大的优点是避免了昏著,但在战术上起不了太大作用。因为每个人的思路都不一样,时间有限,互相间很难谁说服谁。所以,虽然是大家讨论,仍然以一个人主下。由于没有本质上的突破,仍然没有赢的机会,只不过把输的目数减少了一点。这有点像武侠小说中高手同时与众多低手较量,低手人多也不大占得了便宜。

  当今世界上的顶尖棋手们之间的差距很小,没有谁可以说肯定赢谁。像墨绿这样常胜不输,实际上实力已经高出所有的人类棋手。但由于从来没有像深蓝一样与人类最高手正式下过,还不能说就是最高手。事实上,由于IGS上一般都下很快的棋(从来没有人下双方各有三小时规定时间的棋),许多专业棋手都认为墨绿只不过是一个特别擅长下快棋的某一位专业棋手(居然没有人想到过其实没有任何擅长下快棋的专业棋手能有这样的常胜纪录)。为了更进一步证明自己的实力,造成更轰动的效应,墨绿在自己的信息栏里留下了向集本年三大世界棋赛冠军于一身的最高棋手挑战的宣言,使用时间由对方定。除此之外不再与别人下棋。宣言虽然发出去了,但并没有得到什么响应。因为世界冠军的身份是很高的,与一个隐姓埋名的人下棋,赢了被认为是自然的,输了这面子就丢大了,而且也没有什么实际利益。

  这世上的事,你不操心,总有人会操心。大公司看准了这样的比赛有卖点,于是拍出了重金来赞助这个比赛。这样一来这项赛事的级别一下就高起来。世界冠军来下这样的比赛也不觉得丢份儿了,而且不管输赢都有大笔收入。说不定这世界冠军早就想下这盘棋,只不过一直没人给提供这个机会。为了防止运气问题,对方提出要下三番棋,对此我当然同意。因为我觉得墨绿的水平实际上比对方高,下得越多赢面就越大,赢得越多就越有说服力。另外对方提出双方规定时间为每方四小时。这也没有什么不利的地方,我当然也同意。于是墨绿与世界最高手挑战的比赛就成了现实。

             十.三番棋(1)

  从发宣言到正式比赛,中间耽误了有半年时间。因为大公司出了钱,自然觉得有权知道这笔钱出在谁身上。而我一律拒绝除了电子邮件以外的一切联络方式。因为我用的账号是那种可以免费申请的匿名账号,他们也查不出来。双方僵持了好一阵。大公司的主要观点是:如果最后结果是墨绿赢了,那他们就等于几十万美元扔出去,连个人影子都没有看到。而且对方是公开身份,为什么墨绿不公开。我的观点是,墨绿不愿意曝光这是他个人的隐私权。对方本来就是公众人物,而墨绿从来就没公开过,也不会为了这几十万美元就公开了。因为广告早已打出去了,大公司最后终于妥协。这半年时间里,我一直让墨绿与另外两个克隆出来的程序下。虽然这三个程序的起点都一样,但由于进化过程是随机的,而且我给他们加了不同的参数(比如突变率的大小,交差率是多少等等)。半年下来,我手上有了三个水平相当但完全不一样的程序。而且都比半年前的母程序又高出一截。

  对墨绿迷来说,墨绿半年没有出现,使他们的期望和悬念达到了要爆炸的程度。正式比赛那天,IGS提前一小时就达到了饱和,以至于服务器不得不重新起动。重新起动以后,IGS设了上限,只允许一千人联接。先联的人很幸运地联上了,后面的人只能到别的服务器上看别人间接传来的棋谱。如果把所有服务器上观看此局的人加起来,保守估计在一万以上。

  第一盘棋从第二十几手就开始杀起来。因为双方时间比平常多得多,墨绿想得比较深。一开始就走出了出乎意料的棋,如果不杀就要吃亏,双方被迫早早就杀起来。世界冠军还确实不一般。几个战场打下来,居然打了个平手。不过,一般来说,计算机程序的弱点在中盘。因为布局阶段有谱可查,收官阶段变化相对少一些。只有中盘变化太多,很难控制。中盘打完打成平手相当于墨绿领先,因为自己的弱项与对方打成平手,强项就应该领先了。但几乎所有看棋的人都不这么认为。他们觉得收官是这个世界冠军的强项,几乎从来没有人通过收官从他手中赢棋。于是看棋的人开始议论了。说是墨绿原来不过如此,这下终于遇见了对手,这连赢一百多盘的纪录今天总算要打破了。还有人说看来墨绿只能下快棋,慢棋遇到高手就不行了。然而,事情的发展却不像他们想象的那样顺利,而是像我先前预计的那样,收官阶段墨绿开始发挥出计算方面的优势,逐渐把目数拉开。最后以3目半的优势赢了第一盘。

  这下IGS上炸开了。世界冠军都输了,而且还是下的慢棋。根据以前的推论,墨绿不是中日韩三国任何一国中排名前二十名的职业棋手。难道他会是一个业余高手?可是,再高的业余高手遇到这些超一流的专业棋手都要输棋,可墨绿却能常胜不败。有人说他可能是几个专业棋手联合起来的棋手。可是几个棋手要讨论起来,很少能达成共识。下快棋的时候就更没有时间讨论,看来这个假设也不成立。中国的一个围棋BBS上有人猜测说墨绿是早年的专业棋手,多年闭门不出,现在成了风清扬式的人物。

  第一盘棋结束以后的几天里,IGS,各个与围棋有关的新闻组,BBS到处都是谈墨绿的话题。大家讨论墨绿的身份可说是众说纷云,但随便谁提出一种假设,马上就有人以很有力的论据把它给排除。因为当时市面上最强的计算机程序也就业余四级左右,根本没有人会朝这方面想。在此以前,墨绿的名气主要是在IGS上响,这盘棋下完以后,影响扩大到整个围棋界,各种报纸、杂志也开始报道起来。

             十一.三番棋(2)

  三番棋第一盘的时候,为了对付对方给出的各种难题,墨绿可以说是“绞尽脑汁”,而且随时要从硬盘里索取不太常用的模式。整个比赛过程硬盘阅读显示灯都闪个不停。为了怕出现意外,我专门去买了一个很高级的硬盘,把全部程序拷贝上去,三番棋第二盘的时候就用上了。殊不知这反到铸成大错。比赛到中盘,双方正为了一大块棋杀得难分难解的时候,新买的硬盘死了。其实它也没完全死,只是读不出东西来(我也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硬盘死了而联网却没有中断,也就是说墨绿的钟一直在走。我在一旁急出好几身汗也不管用。一个小时过去了,它仍没有得出结果。因为我一直用另一个帐号在看这盘棋,所以可以看到其它看棋的人的评论,就按照评论中我认为最好的走法帮它走了一步。当时提出这个走法的人看见墨绿走了它提出的棋还很得意,说是英雄所见略同云云。这步棋后来被证明是一步很坏的棋。几个回合下来,墨绿就损失十几目,随后因增大风险系数而采取的无理棋又被对方予以严厉的惩罚,越输越多。这个时候我才发现墨绿没有认输的“习惯”。在这之前,这从来都不是问题。因为对初学者来说输多少都照下不误。后来有点水平以后因为都与同级的人下,又没有昏著,也没有输太多的时候,不认输也没关系。最近一年以来,从来没有输过,不会认输的问题就更不成什么问题了。现在几步无理棋走下来已经落后二十多目,它还没有认输的意思,而且好象又要加大风险系数。我实在是看不下去了,这简直不是它这种水平应该走的棋,于是就绕过它的程序强行让它认输了。

  墨绿输掉第二盘使它的众多支持者们很失望,他们从来没有看见过墨绿走出昏著的时候,完全不能理解出了什么问题。韩国的棋迷就不一样了,他们对这盘棋的结果异常激动。说是终于找到了墨绿的命门。连韩国的报纸上也打出了韩国必胜的大标语。中国的一些BBS上有人建议墨绿中途应该吸吸氧等等,说什么的都有。

  一盘本来应该是惊天动地拼杀的棋,却在仅仅一百三十多步就结束了。不仅观棋的失望,主办单位也觉得很扫兴,言语间大有投资错误的意思。后来有人说,三番棋能打到第三盘应该更有吸引力,大家又都高兴起来。

           十二.三番棋(3──准备)

  二十多天很快就过去了,眼看三番棋的第三盘马上就要开始。报纸上也开始大力宣传,甚至还有些报纸搞起了类似于买马票一样的赌钱活动。韩国那边最高赌到一比十。也就是说他们认为他们的世界冠军赢第三盘的概率是十倍于墨绿。中国这边由于多年受韩国这个世界冠军的气,从心里希望墨绿赢,表现在赌票上的比是倒过来的八比一。对此我感到很欣慰。比赛还没有开始,双方的棋迷已经在报上,BBS,甚至在新闻组RGG上打起来。

  根据我对墨绿的了解,我认为它已经比这位世界冠军要高出一截,所以我对墨绿充满了信心。但事关重大,而且由于我基本看不懂他现在的棋,我的看法或许不准。为小心起见,我把能找到的这个世界冠军所有的棋谱都给它找来,让它过一遍。以前为了全面发展,我特别注意让它不要只打一个人的谱,这次算是破例。说来奇怪,以前它读别的专业棋谱,总要花一小时左右才能读完一盘棋。这世界冠军的棋应该更难,时间应该更久才对。但他总是十来分钟就读完一谱,而且是越读越快。后来发现,它打所有韩国棋谱都快。仔细分析起来,这是有它的道理的。高手下棋,总讲究味道、感觉。而这些东西对墨绿来说是最难理解的了。而韩国棋手的棋大都讲究硬算,不管棋型、味道,算清楚以后什么难看的棋都能走出来。而要说起算棋起来,这当然是墨绿的强项。所以,它打起韩国棋谱感觉是得心应手。看它越打越快,我对它的信心更足了,可以说是到了不可动摇的地步。如果有人要与我赌一比一百我也愿意。

  从各种报道中看到,不仅墨绿打这世界冠军的谱,这世界冠军也打墨绿的谱。据说从打谱中得出结论:墨绿擅长绞杀,一旦杀起来就没不占便宜的时候。所以这次这世界冠军的对策是尽量不与对方急战。说是要争取走成细棋,最后用他的收官功夫拿下这盘棋。

  这次比赛,虽说是在IGS上,但中日韩三国的大电视台都有挂盘讲解。观众比上次又多了不止十倍。我住这里虽然收不到电视转播,但上网总是很容易的。比赛那天晚上,有棋友打电话来说准备通宵不睡,要与我一起从网上看这盘棋。没有人知道我与墨绿的关系,我的这些朋友当然也全蒙在鼓里。我必须要现场伺候,以备不时之需,当然不可能与他们一起看棋。于是胡乱编了一堆理由把他们挡了回去。

           十三.三番棋(3──比赛)

  晚上九点(韩国时间早上九点),比赛开始了。第三盘又重新抽签,墨绿抽到白棋。鉴于上次的教训,我这次买了三个硬盘,每个上面都装上了墨绿程序。如果有一个死了,我可以马上联上另一个,这样三保险就不应该有什么问题了。

  由于黑棋的战术是不绞杀,所以开盘到中盘都在走简明的棋,白棋没有杀棋的机会。其实,墨绿并不是一定要走杀棋。那些杀棋都是为对付对方的凶狠棋而算出来的。它总是在计算后走出它认为目数上最优的棋,并不一味追杀。对方走简明棋,没有杀棋的必要。不过这也没有关系,它仍然走它自己算出的对它最有利的棋。这样一来,不知不觉走成黑棋占实地,白棋取外势的结果。一百一十几手走下来,黑棋的实地是有一些,但外势完全被白棋占了。如此走下去,黑棋必输无疑。网上的评论都一边倒,说是再不打入就没机会了。

  果然,在一次长考以后,一颗黑子终于还是投进了白棋的厚势中。这步棋一走,网上看棋的人一下子就炸开了,说什么的都有。有人说这步棋真是妙啊,只有世界冠军才能想得出来。有人说早就该进去了,现在好象太晚了。

  网上一片沸腾,我这边也热闹起来。黑棋一打入白阵,墨绿一下子就忙起来。只看见我的硬盘阅读灯闪个不停。对打进来的棋,它有两种处理办法。一是从上面封住,这样还是可以成不小的空。一是把打进来的这一子切断,关起门来杀。这样走风险很大,但从上面封住的走法似乎目数会不够。经过一阵狂算以后,墨绿终于把打进来的黑棋同其大部队切断。这棋一旦被切断以后,就只能靠原地做活,而对方的目标就是不让你做活,一场大战是不可避免的了。于是双方昏天黑地地杀起来。一旦杀起来,墨绿的优势就出来了。一阵乱杀以后,走成了劫。在白棋的空里走出了劫,本来应该算黑棋成功了。但这个劫是个缓气劫,也就是说黑棋赢了劫以后还得再补一步才能彻底活净。这个劫黑棋是非赢不可,而白棋就有很多选择。因为白棋在绞杀过程中已经把黑棋围起来了,也就是说原来的厚势已经有相当一部分化成了实地。利用这缓气劫,白棋等于可以在别处连走三步。黑棋不但非活不可,别的地方也不能吃太大的亏,而白棋只需再利用打劫占一点小便宜即可,三个小便宜加在一起就大了。十几手劫材交换下来,黑棋已经没有大劫可找,而几乎白棋找的任何劫黑棋都得应。最后,只好丢卒保车,对墨绿在角上找的一个劫不应了。中间这块棋总算活出来了,但原来活生生的一个角被白棋弄死不说,另一个角也被弄成两目活,又损失了十几目棋。这一交换下来,双方现在的目数是盘面相同,也就是说黑棋贴不出目来。打劫过程中一切味道都被走尽了,黑棋再也没有地方可以把这七,八目棋找回来。一阵长考以后,黑棋投棋认输。

  黑棋的认输并没有在观棋者中引起太大的惊诧。因为从打劫开始,大家就已经意识到黑棋不行了,输赢只不过是迟早的问题,除非白棋走昏著。但大家都知道白棋是几乎从来不走昏著的。墨绿的众多支持者们到现在也没想通第二盘是怎么一回事。

             十四.三番棋以后

  三番棋下完的当天中日韩三国的报纸就有了报道。因为世界冠军是韩国的,所以他们的报道比较偏向于黑棋。说是前半盘都是黑棋占主动,如果黑棋早一点打入,情况会如何如何。言下之意黑棋本来是很有希望的。中国的报道感情色彩比较重。因为好几年以来,中国的棋手都是因为这个世界冠军而输掉了重大国际比赛。这次看到终于有人把他宰了,而且宰得很干净,难免有点幸灾乐祸的心情。评论中充满了带感情成分的词语。什么“天王杀手被绞杀”,“铁官子无官可收”等等。日本的报道没有什么感情成分,基本上是照实报道,说这盘棋是墨绿完胜。也就是说黑棋从头到尾没有什么机会。一般来说,人们说完胜大都是说黑棋,因为黑棋先下,有主动权。如果说白棋完胜岂不是说黑棋还没下就输了。我觉得事实就是如此。墨绿现在已经有让人类最高手一先的实力,而且又不会走昏著,下平手的话,当然是黑棋还没走就输掉了。

  原来说好胜方可得五十万美元。而且我已经告诉了主办单位我在瑞士的银行账号。但三番棋结束一周以后还不见有钱进去。打电子邮件去问,主办单位说是要搞一个隆重的发奖仪式,其主要目的就是要见一下墨绿其人。因为他们觉得五十万美元花出去,连人影都没有见到,有点不甘心。但我坚持不参加什么发奖仪式,说是宁可不领奖。只要他们丢得起这个脸,我不领奖也没有关系。当然,这个脸他们是丢不起的。堂堂大企业,说了要给五十万美元,怎么可能不给呢。相持一个星期以后,他们还是放弃了一定要见人的要求,把钱寄到了我给他们的账号上。

  想要见人的还不光是主办单位。许许多多墨绿的支持者也在各种BBS,新闻组里提出,赢了世界冠军算是功成名就,应该是墨绿露面的时候了。墨绿的电子信箱两天之内就爆满了。基本意思是墨绿不应该让这么多支持者失望,应该满足大家的要求与大家见面等等。

  墨绿到底是谁的话题从来没有停过,这次三番棋以后,这个话题几乎成了各个与围棋有关的BBS的唯一话题。

              十五.神秘消失

  猜墨绿的身份当然以BBS和新闻组最热烈。因为这里没人控制,猜什么的都有。有一天有一张贴子说,根据他对墨绿的棋谱的分析,墨绿很像一个计算机程序。他还列出了许多证据来支持他的观点。

  世界上的许多事,主要是没有人想到。一旦有人想到了,你就会发现问题其实早就很清楚。由于现在人们知道的最强的围棋程序只有业余四级左右,墨绿的实力却如此之高,人们几乎从来没有朝这方面想过。现在有人朝这方面想了,而且提出了许多证据。人们才发现果然是很像,并且有越来越多的人提出了新证据。比如墨绿打字出奇的快,许多人在IGS上与墨绿对话,总是刚打完送出去就收到回话。这些回话都是我事先编好存在它的记忆里的,回答起来当然快。大家现在意识到不可能有人打字能这么快,而且它有时答非所问。还有人说他曾经看见过墨绿同时下两盘棋,而且同时落子。那其实就是上次抓耍赖的人的时候,当时正在下一盘棋,耍赖的人进来了当然不能放他走,于是马上另开一盘。因为那盘棋已经是墨绿大胜的棋,没花太多功夫就拿下来了,没想到就这一次还是被人注意到了。IGS的管理员也调出了许多历史记录来证实这些指证,问题看来是越来越清楚了。还有许多人给IGS管理员出主意,下次墨绿在IGS登陆的时候用什么样的手法可以判断墨绿是真人还是程序。这点我不是很害怕,因为我可以替墨绿登陆,他们不可能判断出来。但是,一旦有人开始往这方面注意了,被证实就只是迟早的事。

  三番棋以后我一直在考虑要不要收手。我当初写这个程序的目的就是要战胜人类最高手,现在这目的达到了,似乎到了该收手的时候了。现在的事实是,墨绿已经比当今最强手还强。如果总是赢,就少了激情。这墨绿维护起来还是很花功夫的,没有激情的事我就不太愿意做。而且,有了这五十万美元,财政上也可以松一松了。最重要的一点是,墨绿的成长来源于进化。如果没有了外来促进因素,就没有了进化的来源。自己与自己下只能产生一些同水平的变种或小小的进步,不会有太大的实力上的区别。长此下去,自己不进步而别人却在追上来,墨绿就会有输的时候。激流勇退,通俗说起来就是见好就收。我正在考虑要不要见好就收的时候,看到了BBS上大家向IGS管理员提出的如何判断墨绿是否是程序的建议。任何事如果拖得太长,就会有漏洞出来。考虑了很长一段时间以后,我决定让墨绿金盆洗手,脱离这围棋江湖。决定做出后,我在IGS墨绿的信息栏里留下了这么一段话:

    余弈棋于IGS五载有加,近一年来下棋过百,皆无敌手。
    与世界冠军三番棋以后,自认为棋力已可让当今所有高手一
    先。昔日闻有独孤求败之事,而今方识个中滋味。现如继续
    盘旋于IGS,定无先前之激情。有鉴于此,决定从此封盘。
    它日如有人主持与来年世界冠军让先之下的三番赛,余必随
    时赴约。
    
    再见IGS。


  墨绿从IGS世界中消失,它的爱好者们一下失去了崇拜目标,显得不知所措。有些特别激动的人居然也在BBS上说要随墨绿而去,从此不再下棋。说是没有墨绿的围棋世界就好象没了太阳,缺了生气。绝大部分人没有这么激进,只是说墨绿退出IGS的一天可以算是IGS历史上最黑暗的一天。还有人开始在各个新闻组写回忆文章,仿佛想借此追回失去的美好记忆,让墨绿在他们心目中多留一些日子。凡此种种,大家对墨绿的讨论非旦没有因它的消失而停止,反而变得更加激烈,生动。而且讨论范围不再局限于网上,连报纸也开始加入讨论。这就有了我们文章开始的那一段人民日报评论。

  墨绿在IGS宣布封盘的第二天,IGS网管在IGS登陆首页加入了醒目的大字横幅:

  墨绿是IGS永远的骄傲!

(全文完)


后记

  当今最强围棋程序不到业余三级,与职业棋手的差距可说是十万八千里。本文属幻想文字,里面提到的技术手法,虽然都是现在大家正在研究的,而且有些已经被用在一些程序中。但想法和具体执行还有很大的距离。我在文章中完全忽略了具体实现的问题,所以才会有墨绿这样的理想结果出现,这不过是表现了我们的一些梦想。另外,我自己的棋力大约只有IGS4D★,对职业高手们下棋时的思路并没有真正认识。但我相信,真正有实力的程序的出现,一定要有这些职业棋手的参与,单纯靠计算是不行的。据说深蓝设计组请了好几位职业国际象棋手做他们的顾问。不过,即使有专业高手介入,围棋计算机程序的任务还是很艰巨的,可谓任重道远。围棋与国际象棋完全不同,对计算机的要求要高很多数量级,要在程序上突破,单靠深层搜索是不行的,必须要有思想上的突破。我个人认为,二十年内不会有围棋程序战胜人类最高手。但梦想是一切新事物的动力,没有了梦想,人类就会停止进步。我有了关于计算机围棋程序的梦想,遂有了这篇文字。

(二零零四年二月九日于美国波士顿西郊)

......

[阅读全文]

【转载】科幻围棋小说《墨绿》(上) by 万精油

3/26/2009 01:10:00 上午 发帖者 流水弦歌

【流年转载按】

  这是2005年在新语丝网站上发表的科幻围棋小说,曾获得新语丝文学奖二等奖。文中涉及了神经网络学习演化、模式识别,量子计算等等的计算机人工智能概念,但请不要被这些名词所吓倒,作者在小说中所讲述的内容,可是我们所平素见惯的对弈游戏——围棋哦。

  即便您对围棋一点都不了解,看着这计算机程序如何长棋——从臭棋篓子杀到绝顶高手,直到孤独求败的过程,相信也一定会和我一样,感到心血澎湃吧。

  这里是作者主页 ,如果有兴趣也可以前去拜访。

————————————————————————

              墨 绿

               --万精油--

  墨绿的出现,同时震惊了中日韩三国棋院,一个共同的问题是:墨绿究竟是谁?
                ──人民日报体育版2005年9月10日

  看著《人民日报》的这篇报道,我心里充满了喜悦,自豪和得意。这世界上除我之外再没有第二个人知道墨绿的真实身份了。

                一.引子

  话要从大约十年前说起。由IBM科研小组研制出来的“深蓝”国际象棋程序,战胜了当时的世界第一高手卡斯帕洛夫,西方舆论界为之哗然。被西方人作为第一智力游戏的国际象棋,人类被机器打成下手,惊呼当然是很自然的。但是,在一片叫好声中,纽约时报有一篇报道却在幽默中表现出冷静。它说:“我们这里的大呼小叫,最多让亚洲人(日本,中国和韩国)伸伸懒腰,不以为然。因为对他们所玩的游戏──围棋──来说,计算机还处在原始时代”。

  计算机围棋程序处在原始时代,并不是因为没人重视。事实上,相当大的人力物力投入了围棋程序的开发。个人的,集体的;有计算机专业人员,也有职业棋手。最大的投入要数日本,他们的第五代机算机开发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围棋程序。台湾的亿万富翁应昌期先生生前还为此设了巨额奖金。说是在二十世纪末如有计算机程序战胜台湾职业棋手,则可得一百万美元的奖金。如此种种,目前的围棋程序却仍被冠以原始时代的雅号,追究起来其主要原因是围棋太难。国际象棋与它的难度相差不是一两个数量级的问题。

  我对围棋程序的热衷由来已久。我写过很多别的游戏程序,但对自己最喜爱的围棋却一直没敢写,因为不知从何下手,想得到的思路别人早已试过了。这个愿望一直悬在那里,心里放不下,手上又搞不动。九八年上半年事情开始有了转机。由于工作需要,我接触到一些遗传编程(GENETIC PROGRAM-MING)的东西。有一天读一个样板程序,突然想到也许可以用同样的思路来写围棋程序。程序开始的好坏不要紧,关键是要有很好的鉴别函数使其能合理地进化。

               二.原始版

  照著样板程序,很快就写了一个原始程序。它没有任何高级技术,只懂得提子规则以及最后的点目。基本的想法是让它自己与自己下,利用它懂得的这两点基本功能来进化出高级技术。这样做成功的先例是有的。有人用这种想法写过一个BACKGAMMON的程序,没有任何高级技术,完全利用基本规则,在它自己与自己下完五万盘以后,进化出一个可以与人类最强手对抗的程序。不幸的是,同样的想法不能搬到围棋上来,因为围棋的变化实在是太多了。事实很快证明了这一点。我的原始程序进化来进化去,全是盲目的,看不出一点朝著好的方向前进的迹象。根本算不上进化,最多只能叫变化。看来完全靠原始程序是不行的,还得加一些高级一点的概念,比如角上的基本对应以及群体死活(而不是每颗子的死活)概念。从理论上来说,这些概念都可以从基本规则中推出来。但是,因为影响进化的因素几乎都是局部的,像群体死活这类的高级概念很难进化出来,但这些概念在基础阶段却尤其重要。

  加进这些高级概念以后,情况开始有了一点起色。要死的棋居然知道逃。虽然明明逃不出去,但从局部来说,能延缓死亡时间就是进步。因为是程序同程序下,逃不出去的棋有时也居然就给它逃出去了,这又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愚蠢的下法。但不管怎样,相对于先前的盲目变化,这种暂时性的进步也是很可喜的。许多别的高级概念也似乎有了一些模型。不过,从一些明显的愚蠢变化中,我也发现了许多原始程序的问题,并做了相应改动。就这样程序自己的进化加上我的随时改动,半年以后这程序居然有了一点会下棋的样子。再也没有自己撞紧气之类的明显错误,偶尔竟然会走出枷这样的概念。这种时候我感到特别的惊喜。估计照这样下去,它就会逐渐强大起来。

  遗憾的是事情并不按照这种理想的路子走下去。初始时期的快速进步逐渐缓慢下来。因为总是程序跟程序自己下,没有外来的影响,基因库很快就达到局部稳定状态。不管再让它们自己下多少盘,结果总是在原地打转。而且,通过半年的进化,中间的一些程序我已经看不懂,也不可以像开始那样任意加上我的改动。当然我可以同它下,让它从我的下法中取得新变化的基因。但这种办法是几乎不可以想象的慢,因为进化的过程需要很多很多盘才可以实现,而我是不可能一天二十四小时都陪它下棋的。而且我也不会摹仿坏棋,我的棋下出去都是这程序不可以接受的跳跃。于是这程序就这样死在那里。

  由于我的心思完全套死在这个程序上,一个明显的出路放在那里我竟然一直看不见。现在想起来很自然的事,当时却一直想不到。我在网络上下棋好多年了,但一直把它当成消遣娱乐的地方,从来没有想到过我的程序也可以从上面学棋。有一天我突然意识到,只要写一个界面程序,就可以把它一直挂在网上,一天二十四小时与人对弈。

               三.网上学棋

  网上下棋的人很多,各种水平的都有,而且风格各异,正适合我的程序用来学棋。我的程序挂在那里,只要有人邀请,不管什么水平,马上就跟他下。这样一天二十四小时下下来,比我跟它下不知好了多少倍。一方面时间多,另一方面网上可以找到很多初学者,学起来恰到好处。但真正的进化需要很多这样的机会,一天二十四小时我仍然嫌不够。于是我又给我的界面引进了多线功能,也就是说同时可以有好几个同样的程序在下棋。只要有人邀请,他就马上开一盘。这样一来每天都可以下很多盘,进化的机会也就多起来。每到周末我就对程序作一次全面整理。一个月以后,我的程序有了明显进步。而且居然有了带星号的27级。虽然很差,但比起最低级别,还算是赢面占多。这使我很兴奋,这至少说明它是在进步,而且这是在没有我介入的情况下获得的。又过了一个月,它又升到26级。高兴之余也发现了新问题。

  这所谓自我学习,就是要不断产生新的子程序,新的模式。久而久之,程序就变得越来越大,运行起来就越来越慢。像生物学上的进化一样,新产生出来的东西并不是都有用的。事实上,我们人类的DNA链上绝大部分都是没有用的。开始阶段我还可以用人工的办法把那些没有用的东西去掉。到后来,新产生的东西越来越多,靠人工是完全不能胜任了。而且,最严重的是,我的判定并不可靠。我认为没有用的东西或许在意想不到的地方有用。这个问题困惑了我很久,我的程序也从网上取了下来,因为我不能再让它产生新的子程序。

  正在我不知从哪里突破的时候,有一天在网上看见一篇讲进化论中的用进废退原理。我突然意识到我的程序中就缺少这么一个机制。于是,我就在我的程序里加了这样一个检验程序。如果一个模式或者一个子程序在一定时间里没有被调用过,主程序就自动把它去掉。这样一来,它虽然失去了一些可能产生好基因的途径,但主要障碍清除了,又创造出许多别的机会。很有意思的是,我发现有一个子程序被调用的特别多,就把它取出来看一看。一般来说它自已进化出来的子程序我是看不懂的。但我这次存了心一定要看它是干什么用的。花了好几个晚上一步步地看,终于发现它居然是用来判断征子是否有利的。这种子程序都能进化出来,我对它的前途产生了很大的信心。

  重新上网以后,每天都有新程序产生,也有一些旧程序和模式被清除。程序逐渐快了起来(因为开始堆积的废物太多)。等级分又开始往上走,半年以后升到了15级。这时候它的棋已经下得有模有样,尤其是局部战斗,已经有一定的杀力。但围棋不是单靠局部拼杀定胜负的,必须要有整体观念,而这整体观念是不能从15级的对手中学来的。这程序又像上次那样停在那里,长久没有进步。好几个月都一直是15级。

               四.向专家学棋

  一般来说进化都是局部性的,在局部上有优势的走法就很自然地被保留下来,这样永远也不会有整体观念的突破。虽然加进了突变的概念,但也最多产生出枷、飞、伸大腿这样的局部技术,弃子取势这样的整体观念是不可能自动进化出来的。

  有一天我在网上看富士通决赛,好几步棋都看不懂,仍然看得精精有味。突然想到要学棋并不一定只学完全懂的棋。专家的棋看多了,走起棋来自然而然就有了好形,而且也知道什么地方是大场。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就是这个道理。想到了这个思路,剩下的就好办了。专家的棋网上有的是,要多少有多少。几个晚上就从网上搞来了上千盘棋谱。我先给我的程序加了一些模式识别的功能,然后就让它没日没夜地打起谱来了。从打谱中学会了占大场,占完大场后接下来的变化它并不清楚。但这不是什么问题,因为这些变化大都是局部的,而我这程序的强项就是局部变化。几个星期下来,再把它放到网上的时候,棋力已经大长,在同级棋手中所向披靡,很快就升到7级,然后与7级的棋手盘旋了几个星期又慢慢地升到6级,5级,4级。

  我这个程序的成长与我们大多数人学任何新东西一样,都是一个阶梯一个阶梯地上。许多人到了某个阶梯,因为没有明师指点,就长期停在那里。我自己就认识很多下棋十几二十年都不长棋,打牌十多年不长牌,打球十多年不长球的人,因为他们总是迈不过眼前这个阶梯。这是由游戏本身内在的复杂性所决定的,与学它的人无关。我这程序也一样,每过一段时间就要遇见一个阶梯而停步不前。IGS的4级似乎就是这样一个阶梯。它长到4级以后就再也不长了,长期停在那里。

  说起来,IGS的4级已经比现在其它所有的围棋程序高出一大截,如果拿出去卖已经很可以大赚一笔了。但这不是我想要的,我的最终目的是要产生一个战胜专业棋手的程序。IGS的4级与专业棋手还有很大的差距。虽然如此,这个级别的棋已经有相当的水平,再往上进步已经不能单靠计算,还要讲究对棋有感觉。而感觉这个东西是现在的任何程序都不具备的。这次停下来,一停就是半年。虽然也随时在网上与别人下棋,但总是没有长进。出路在哪里呢?

             五.模糊函数与量子波

  计算机程序的一大优点是对任何棋形都可以有个好坏判断,在搜索范围内一切都不会错过。可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一种缺点。一切都靠算,能覆盖的面积自然就少了。而且,许多棋的好坏要到十几步甚至几十步以后才会表现出来,这是不可能算出来的,主要是靠感觉。另外,一个棋形的好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某些情况下坏棋形也会有好价值。就连被认为是最坏棋形的空三角也经常在专业棋手的对局中出现。如果我们把一个棋形的好坏价值定死了,就没有产生这种变化的可能。我很早就想过要把模糊函数的概念弄到我的判断程序里面去。可是无论怎样模糊,在运算过程中,模糊量的大小还是得人为地规定。对一个固定棋形还是会算出同样的结果(虽然结果以模糊的形式出现)。

  每一块棋除了死变化以外,都是有生命的。它的生命力以辐射方式向外散发,所以有“空提一子三十目”的说法。固定的程序是没有办法算出这种生命力来的。有一天读到一篇讲量子计算的文章,突然想到可以试一试在我的程序中加入量子波。这样一切运算都以概率的方式出现,没有固定结果,但通常会产生最自然和理想的结果。加进去以后,它果然变得丰富多采起来。居然可以走出很多从前绝对想不到的棋。不过,加进量子运算以后,效率变得比较低,搜索范围变小了,棋力居然比以前小有退步。但我并不为此失望,退一步进两步,只要大方向是朝前就行。关键是方法,效率问题总是有办法提高的。后来我花了一些时间把程序彻底整理了一下,又把我的计算机硬件升了级。如此一来,它的运算效率比以前增加了一倍,棋力也随之猛长起来,而且这次长起来就没有停。几个月下来就升到一段(1D★),而且根本没有停的意思。我的兴趣也跟著高起来,随时随地都在思考它的问题和解决办法。什么事情都想看看对我的程序是否有帮助,连开车等红灯都在想这最短路径问题是否可以用到这程序的搜索路径中去。这样一来,新的想法天天都有。

  IGS是国际性的网站,任何时候世界上总有一半的地方是白天,也就是说任何时候都有人下棋。我的任何新想法都可以立即得到是否有用的验证。我每天下班回家就全力扑在它上面。不断地改进,不断地加上新的想法。我把这程序没日没夜地挂在网上,它的棋力每天都在长。两年下来它终于达到4D★。
  这个程序的运作很依赖计算机的速度,这包括主机速度,硬盘阅读速度,以及内存容量。为了充分发挥它的潜力,我当然想给它配置最好的装备,这就需要钱。而且如果想买刚上市的新产品,就要花大钱。台湾每年一次的计算机围棋比赛,如果能拿第一名,就可以得到相当数量的奖金,至少买新机器不成问题。但我又不愿引起别人的注意。于是我把我的程序简装了以后去参加这个比赛。所谓简装就是拿掉一些子程序。但我的程序比别的程序高出太多,拿掉子程序后我又给它加了一些限制,基本上就是让它每盘能赢,但总在十目以内。最后一轮以前,我的程序全胜,即使输掉最后一盘也稳拿第一。于是,我在最后一场比赛前又拿掉了最主要的子程序,输了最后一盘。这样别人都认为它与别的程序属于一个档次。我又不像别的参赛人总想打名声好卖他们的程序,而是拿了第一名的奖金就赶快走人。因此,我的程序虽然拿了第一,却没有造成什么影响。第二年的比赛我没有去参加,这程序就渐渐地从大家的记忆中消失。有少数人记得,也只知道它大约是业余5级的水平。

               六.墨绿问世

  在达到4D★以前,我的程序有输有赢。虽然赢比输多多了(从30K升到4D★),但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我觉得该是给它起名字打名气的时候了。起什么名字好呢?因为我的最终目的是要打败人类最高手,所以一定要起一个与深蓝类似的名字。开始想叫它“深绿”,但又觉得与深蓝靠得太近。而且,深蓝的“深”有深层搜索的意思。我这个程序主要原理并不在深层搜索。叫它“浅绿”又觉得名字不够响亮。正在为起名字的事犯愁,恰好有多年不见的朋友来访,说是下一盘棋叙叙旧。于是从壁橱里拿出已经起灰的云子。这几年虽然也常下棋,但都是在网上下,手上摸的都是鼠标,这棋子已经有好几年没有摸过了。手里摸著这棋子,突然想到以前朋友曾告诉我鉴别真假云子的办法。说是把黑子拿起来对著光看,真云子会成墨绿色。这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墨绿”这个名字真是太合适不过了。既与深蓝相近,又有神秘深邃的意思。名字想好以后我就立即在IGS为它注册了一个4D的账号,英文名叫SLATEGREEN。

  这时墨绿的棋力实际上已经比一般4D★强,但为了安全起见,开始只找弱4D下。主要目的是要连胜以造成轰动效应。IGS的概率指令可以用来判别强弱4D。因为它一天24小时全挂在上面,能找到对手就下,没有对手就跟自已下(我机器上还同时运行著另一个与它同时进化出来的程序)。几个星期下来,它连胜40盘,并且打成了5D★。一般人到了这种水平,一年半载也长不了什么棋。而墨绿不一样,它每下一盘棋都以最优方式重新整理内部联络,也就是说它一直都在长棋。打成5D★的时候,它的棋力其实已经高于5D★。所以,跟5D★下也一直赢。几个月以后又升到了6D★。6D★的级别,加上七八十盘的连胜很快引起了大家的注意。每次下棋的时候总有很多人观看,这种时候我特别得意。由于连胜,找它下棋的人越来越多,甚至还有7D★以上的。为保险起见,它只接受同级人的挑战。不到7D★就不接受7D★的挑战,而且也不跟新账号下。因为这些人或许是正在上升途中,实力可能很强。

  因为墨绿成年累月都挂在网上,形形色色的人都会碰到。在4D★以前,时不时就会遇见耍赖的。开始的时候,耍赖对墨绿没有什么用处,因为他不在乎输赢,而且有的是时间。打到4D★以后这个问题就变得比较严重起来。因为要用连胜造影响,就一盘都不能输。如果遇见逃跑的还好,一个月以后IGS会自动判逃跑者负。可有时候墨绿明明大胜的棋,我这边突然断线。等我再连回去对方已经跑了,这样IGS算墨绿逃跑。好在4D★以上的人已经比较有棋品,这样干的不多。连胜二十盘的时候被我遇到过一次。于是我在它的程序里专门加了一句等候此人的指令。除非它一个月内不出现(届时IGS系统会算墨绿逃跑而判负),只要他一出现,墨绿就会抓住他。4D★的人棋瘾都已经很大了,要让这样的人一个月不上IGS是很不容易的。这些耍赖的人往往是出来探一下头,如果有他们欠棋的人在线上,他们就立即断线。由于墨绿有了这句等候他的指令,使得他连探头的时间都没有。他逃跑一星期后又联进了IGS,刚联进不到5秒钟就被墨绿发现,他还没来得及打退出的指令,墨绿已经恢复了他所欠的棋,这时候再要退出就算他逃跑,所以他只好把这盘棋下完,输棋走人。

  另外经常碰到的是打听消息的。一般来说,墨绿对别人的问题一律不理。但有时如果我在看棋,我就会帮它回答一些问题。“你是不是职业棋手?”“是。”“你现在在哪里?”“计算机里。”“你24小时都泡在这里,不干别的事吗?”“是。”我总是用这种怎样解释都可以的答案来回答。

               七.墨绿成长

  墨绿的实力现在已远远高出我的实力,我跟它下棋几乎总是输。但因为我是看著它长大的,知道它的一些别人不知道的弱点,所以偶尔我也可以赢它一盘。但它如果在同一个弱点上连续两次吃亏,就会弥补掉这个弱点。因为我已经不可能去改它的程序了,只能通过这种办法来克服它的弱点,好象也很有效。我有时为了特意让它暴露出它的弱点,就跳过它的程序帮它走棋。为此还产生过一个小闹剧。

  墨绿到了4D★以后,常常走出出乎我意料的棋。基本上要好几步以后我才能理解那一步的目的。有一次双方杀得很紧张时对方打吃,我觉得它只能长出去,否则棋筋被人提了就全完了。可是墨绿没有长出去,而是长考起来。我在旁边看得著急,以为它又出现什么漏洞,就擅自帮它长了出去。等到对方下一步棋走出来,我才知道它刚才为什么要长考,也意识到我帮了倒忙。对方的下一子同时威胁到两块棋,在另一块棋补一手后,刚才接上的一子又被堵了下来。几个回合下来,墨绿损失十几目棋。在此之前,墨绿一直没有输过。由于我的帮忙,眼看它的上百连胜就要被破了。好在墨绿的棋现在已经比一般的6D★高出一截,而且我很早以前给他加的风险系数现在起了作用。墨绿下棋的最终目的是赢,赢多赢少都不重要。所以它随时都在算自己领先多少。领先多了就走风险很小的棋,平手或微微领先时就走风险相对大一点的棋。现在落后很多,到了走风险很大的棋的时候了。风险大的棋大多都是无理棋。只要对方应对正确,下无理棋的一方会损失更多的目。没想到对方在墨绿一连串的无理棋下,居然没有采取应有的手法,而是一味的退让。大约自己认为领先很多,随便收收官就可以赢了。而且,鬼使神差,对方有一步棋居然应错了次序,吃了大亏,双方的目数一下就拉近了。收官的时候墨绿又再赚了几目,最后刚好赢了半目。真悬!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帮它走过棋了。

  上面那盘棋是墨绿连胜以来赢的目数最少的一盘棋。说起赢棋目数,与墨绿下棋的人都觉得很恼火。因为收官基本都是靠死算,是它的强项。一般一盘棋到了收官阶段,它几乎可以把各种变化都考虑到,然后宣布对方输多少目。如果对方继续下,而且没有按最佳下法下,它就会重新算一遍然后宣布一个新目数。刚才还说“黑输3目半”,现在或许说“黑输5目半”,9目,13目,就这样一直收到结束。开始我给它加这个功能是觉得好玩,后来就成了一个节目,许多观战者觉得这样很好玩。不过这让输棋的那方感到很不是滋味,好象被人宣布“你死定了”,然后自己一步步朝坟墓走去。

  采用选对手的办法的结果又是只赢不输。因为它实际上总是与比它弱的人下,而且又不会出现昏著。没过多久,它就升到了7D★,然后是8D★。

               八.争挑战权

  8D★已经有不少专业棋手。由于连胜,墨绿的名气在IGS上已经到了家喻户晓的地步。只要是它的棋,总有上百人观看,有时超过500人。它的思路与人不一样,常常在大家意想不到的地方走棋,所以看的人特别多。尤其是职业棋手,都想来研究它的棋路。它基本也不照定式走棋。如果算出来的棋路与定式相同(大部分如此),就按定式走棋。如果算出来与定式不同,它也没有一般棋手的忌讳,总是按著自己算出来的路数走,根本不管定式不定式。这样一来,它的棋中产生出很多“新”定式,这就更吸引众多专业棋手了。大家开始都以为它是某个超一流棋手。看它保持上百盘不败,大家一致认为它是李昌镐。可看它的棋路又完全不像李。而且有人观察很仔细,发现有一次墨绿在IGS下棋的时候,李昌镐正在中国下富士通决赛。所以可以断定它不是李昌镐。用同样的方法,大家很快推出它不是中日韩三国任何一个等级分排前20名的棋手。这样一来,迷团就越来越大。看它下棋和找它下棋的人也越来越多。

  由于连胜,墨绿很快升到了9D★。而且在信息栏里宣布只与9D★下棋。IGS上的9D★很少,就10来个。而且大多是以前的账号。如果别的9D★宣布只与9D★下棋,也许就找不到人下了。可墨绿的上百的连胜在职业棋手中造成了很大的轰动,大家都想来找它较量一下。可是要打到9D★必需要从7D开始。有些职业九段想请IGS管理员直接给他们9D★的账号。可IGS认为这正是吸引职业棋手来下棋的好机会,于是宣布绝不破例。这样一来,一大堆想找墨绿下棋的职业棋手涌进IGS,从7D开始往上打。好象本因坊之类的头衔比赛,先在循环圈里打,打出循环圈(升成9D★)才可以同墨绿下。

  从7D★要打到9D★需要下很多盘棋,职业棋手一般不愿意花时间下这些棋。于是有些账号有好几个人在下,而且都是很强的九段,大家分任务,每人必需赢多少盘。不到两个月,IGS出现了好几个新的9D★。这些人一旦打进9D★就再也不相互下棋,而是追著墨绿下。墨绿当然是来者不拒。不过这两个月以来,墨绿与另一个同时进化出来的墨绿程序一直在下棋,棋力又有了长进,已经高出了这些职业九段。所以,与这些新9D★下,又是只赢不输。虽然现在在IGS上下得少了,但由于只赢不输,积分仍然慢慢往上爬,最后终于升到了10D★。

......

[阅读全文]

【转载】 我们都是有罪的人 by 独上兰舟

3/24/2009 05:13:00 下午 发帖者 流水弦歌

请点此投票此字该念什么?
【流年转贴按】——请点上图投票这个互联网新字的读音

  有时候我一直在想,我们这个社会出了什么毛病?“独上兰舟”这样的好文章也会被删!!!官老爷扭捏不办,民间具有良知的人们给他们做个榜样,这个民间榜单每公布出来一部分,所谓“官方”的丑陋嘴脸就令人恶心一分,历史会记住,看这些官老爷的丑陋嘴脸往哪儿搁!

  尽管删吧,删禁又能禁得住多少呢?删多少就会被转载多少,民众之口的正义呼声,历史长河的必然趋势,岂是这些螳螂鼠辈能够阻挡得了呢?

  原文见艾未未的博客,独上兰舟的来信 09.03.19

——————————————————————————————

我们都是有罪的人 by 独上兰舟

  看到艾未未先生博客里公布的遇难学生名单,心情沉痛到无法用语言描述。血往上涌,泪往下流。想到万千生命灰飞烟灭,祖国的花朵从此凋谢,我真是死的心都有了。

  如果按照官方去年11月21日公布的19065名遇难学生人数,艾未未和他的朋友分期分批公布的1579名孩子,只占了全部遇难学生总数的8.28%。未来有一天,全体遇难学生的名字会镌刻在汶川地震遇难者纪念碑上。面对45.7%的学生死亡率,面对长长的名单,面对一串串一眼望不到尽头的密密麻麻的名字,我不知道到那时我有没有勇气仰望纪念碑上孩子们的笑脸。眼下面对1579个最小2、3周岁,最大十八、九岁的孩子的名字,已经感觉支撑不住。我浏览了所有孩子的资料,发现有三个孩子生日是5月12日,其中一个生于1990年,遇难那天刚满十八周岁,还有一个叫冯佩佩的女孩于,生于1994年,还有一个更小。我离开电脑,走到窗户下,深呼吸,一次再次,还是觉得窒息。

  官方在敷衍,民间在行动。我们都来支持艾未未和他的朋友,为争取在地震一周年到来之际在网络上公布全体遇难学生的名字尽力而为!还有57天,还有1368个小时,还有17486个孩子的名字等待我们一个一个地公布,我们要争分夺秒,我们要只争朝夕,只有这样才能安心,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天堂里的孩子们安息!

  按照艾未未博客里提供的学生家长手机号码,试着给一个叫湛谢的北川中学高一7班学生的家长张宋春发了一个短信。不知这孩子是男孩还是女孩子,也不知这位家长是父亲还是母亲,没多想就发了,只想问候一声。没多久,有短信回复过来。是孩子的妈妈。她说她叫张康春,女儿十六岁,叫谌谢不是湛谢。她说地震夺去了女儿,丈夫又在车祸中去世了,她现在居无定所,孤单一人。她还发来了十六岁女儿的彩照,打开一看,一个长相甜美的女孩冲着我展颜一笑,泪水夺眶而出,失声痛哭。

  看来工作量太大,死亡率太高,政府又指望不上,仅靠艾未未和他朋友及好心人的努力,要核实一万多遇难学生的准确名字、性别和学校、遇难地点、家长姓名、地址、联系方式等等具体内容,的确是一件难度很大的事情。盼望政府及早将遇难学生的全体名单公布于众,让真相大白于天下。既然是自然灾害,事情又过去300多天了,有什么必要遮遮掩掩呢?夜长梦多,日久生变,越拖越被动,对自己有什么好处呢?教育主管部门有档案,学校有名册,又是星期一下午出事的,不在校上课的学生是极少数,公布核准后的人数和名单怎么就为难成那样?

  现在如果有人走过来对我说,民主不是灵丹妙药,西方民主不适合中国国情。中国不具备现阶段搞民主的环境。我什么不说也不会反驳,我会直接飞起一脚将他踹倒。告诉他这就是我的回答。我没有出过国也没有出过境,从来没见过西方民主长的什么样,但就是再被忽悠一万次我也不会上当了,我也知道西方民主肯定不是中国现在这个样!也不是港澳那个样!

  每次开N大,都会密切关注zz改革,当每次的希望落空时,总想着也许时机不成熟,也许还没到时候,也许下一届就会讨论这个问题。再耐心一点吧,再等等吧,现实是个什么样,存在哪些致命问题,党又不傻,怎么会看不出来呢。想了一遍又一遍,盼了一年又一年,直到5.12天崩地裂,当一万多个孩子灰飞烟灭的那一刻我才被震醒了,终于明白,没有民主光有经济的发展是何等畸形的不等式,如果我们再等下去,我们都将断子绝孙,我们都将死无葬身之地!MZ不是等来的,我们也不能再等了!

  总是为我党着想,总是为他们操心,总觉得他们的本意和愿望是好的,虽然造孽无数也干了不少好事,许多事情也是情非得已。当年的事政府有罪但学生也有错,也不能全盘否定政府。这20年里虽然有诸多的不满意,虽然眼睁睁看着腐败象毒药一样在侵蚀国家的肌体,环境污染日甚一日,但生活水平确实提高了,加入了世贸组织又办成了奥运会,总体也还过的去。

  然而,现实不是这样,现实是孩子们走了,永远也回不来了!是豆腐渣工程造成了如此巨大的伤亡,是“二分天灾,八分人祸”把我们的孩子害死了!那豆腐渣是怎么来的呢?追根溯源还得回到20年前,那时很少有豆腐渣工程,所以我们体会不深,对学生的反腐呼声不闻不问,深究起来我们都有责任,该我们说话的时候我们一声不吭,现在报应来了!

  这就是妥协和退让的报应。既然我们都不说话,容忍并纵容不义的人和不义的事长期存在,那我们就活该付出代价。13亿中国人平均每个人要为0.0000672个地震遇难者承担罪的工价(总计87449名遇难失踪人员),其中每个中国人还要为0.0000146个遇难学生(学生死亡19065名)特别承担罪的工价。

  我自信这个账算的很公平。不要对我辩解说,我不是官员我不腐败,我不是承包商也不是校领导,豆腐渣工程与我毫不相干。贪污、腐败分子和道德沦丧、堕落者不是从别的星球移民到中国来的,他们来了也不是生活在真空里,他们违法犯罪是因为有违法犯罪的环境、机会、气候和时间、空间,没有你、我、他,没有大家日积月累,积少成多的功劳来成全他们贪赃枉法、唯利是图的欲望,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根本不可能形成这种当今如此不可收拾的糟糕局面,所以我们都要负责,我们手上都有血债。

  想到过要为自己的妥协和退让付出代价!N次想过N种结局,但万没想到代价这么大,让一万多个孩子用生命来为我们开辟道路,我想当物换星移的那一天终于来到时,我们没有一个人能称得上是胜利者,没有一个D能说自己赢了,也应该没有一个人能轻松地笑出来,因为是孩子们付出了巨大牺牲,他们用万千生命为代价推动了国家的MZ,最终换来了几代人奋斗了一生而没有到手的那两个字的东西。

  我们都是罪人,我们都活在同样的罪里!孩子们的死我们都有责任,我们都是杀人犯,人人都有份,一个也不能少!13亿中国人都要向孩子们忏悔,全体中国人民应该千秋万代诅咒并忏悔自己对罪的容忍、纵容和妥协退让!

  独上兰舟

2009-3-19 17:36


延伸阅读:

......

[阅读全文]

流水账+文字出版的读者调查

3/24/2009 12:28:00 上午 发帖者 流水弦歌

  通报一些近况流水账吧……

  (1)前两篇的 FeedBurner 订阅不知为何出了一些小故障,在Google Reader里始终无法获取更新,后来查阅了 GR 的帮助,采用“暴力方式”——很有用的 GR 小贴士,强迫订阅一个在Feed后面跟上特殊参数的地址,例如 http://[feed url]?foo=bar,迫使 GR 重抓 Feed。于是终于得到了更新,在此向前两篇订阅了 FeedBurner 的朋友所导致的延误表示歉意。

  (2)最近一个月会有三个项目面临收尾,还有不少亟待开发的工作,上班和下班时间可能都会比较忙。此外周末还要兼顾校友合唱团的排练,平时要多看谱背词,以备下个月的演出。因此到下个月底之前的博客更新可能不会那么频繁,大概一周一到两次更新吧,看具体情况而定。

  (3)去年体检我写过一篇《郁闷,被体检撞了一下腰》,今年情况还不错,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因为饮食规律了,这次没查出脂肪肝和胆囊息肉现象。但由于长期坐办公室,缺乏运动,脂肪率还是有点高,骨密度低……都是办公室通病啦。在此也提醒一下不再是青春年月的XDJM,平日加强锻炼运动,定期进行体检(男人35岁以后,女人30岁以后,最好每年进行一次全面体检),身体是自己的,一辈子的事情,好歹舒服只有自己知道,切记马虎不得。希望每个朋友都能有一个健康的体魄,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时刻保持身心健康。(对了,练习唱歌也有助于锻炼呼吸、改善腰腹心肺面部等各处肌肉、调整良好心态的功效呢,如果你也喜欢唱歌,不妨拿这个也作为养生健身的一个方式吧。)

  (4)近来时常在考虑是否要将自己的小说或者其他文章结集出版的念头。我曾经给自己定一个目标,等我写到一百万“正经”文字的时候,我就会从中挑一部分出版。不过一百万也并非那么好写呢,我可没有某些狂人日更一万的疯狂进度,所以这个目标也总是像遥远地平线上的影子,那样历历在目却又遥不可及。

  关于是否要出书,我的确是有很多顾虑的,放在十年前,我只会把这些作为青春文字的祭奠,根本就不会考虑出版这回事儿。然而随着年岁的增长,心态渐渐发生了变化,那些文字,从当初从自己头脑中剥离开,好似孕育出来的稚嫩胎儿开始,过了这么些年后,这些孩子不再是仅仅属于我自己,有了自己的年纪,或许也该有自己的空间罢。

  所以每当我听到别人说,“我读过你的小说”,我就常忍不住问自己,把这些孩子束缚在自己这里,是否可能是一件过于自私且残忍的事情?

  你有想法么?我想听听你的意见——从我内心,我觉得这是一件可考虑的事情。

  我把我写过的小说和系列文字按时间顺序放在主页上做一个读者调查,我不想左右任何一个人的想法,我只希望你——如果读过其中一些的话,可以用投票的方式帮我决定是不是希望看到这些内容出版。或者你有其他更好的想法,对作品人物情节内容不满意,希望改动,等等其他的,都可以在这里回复,或者给我邮件,我很希望能够听到你真实的反馈和想法。

  好么?我偷懒了,拿一篇流水账做博,还要讨你的一些建议来。我不着急,到四月底还有一个多月时间,春天的闲散时光,我们可以慢慢来想,认真考虑这件事情。

......

[阅读全文]

1996 北大学生合唱团专题片视频

3/21/2009 10:30:00 下午 发帖者 流水弦歌

  早上Jonathan发来1996年制作的北大合唱团专题片,这是他当年利用排练和演出间隙,收集拍摄和整理出来的合唱团全面介绍,其中包括了合唱团指挥、老师和部分团员的专访,排练和演出场景,以及在中山公园开放凉亭自娱演出的宝贵镜头。

  事隔十二年之后,很欣慰能够看到我们自己那时候年轻时的样子,听到旧时的声音。尽管如今大多数团员已分散在天涯海角,天各一方,不过那段曾经的日子和音乐仍然牵系着我们,是我们一生中最宝贵的一段财富。

  在此感谢Jonathan当年辛苦的导演、拍摄和后期制作,Lifang的解说,也谢谢所有在其中出现、或者是未曾出现的每一个人。是所有一切人的努力让旧日重现,让我们在歌声和熟悉的记忆中找到自己,重温一段共同拥有的岁月。


  (1) 1996 北大学生合唱团 3-1



  艾尔加《雪花》(太喜欢这个小提琴配钢琴的前奏了,男生前排左数第8是本人)
  王义遒副校长采访
  中山公园演出
  WeiGuo 采访
  吴老师排《银色的月光下》
  吴老师采访
  分组排练识谱
  侯老师练声排练
  侯老师采访(1)
  吴老师练声排练
  参赛和专场音乐会照片和节目单

  (2) 1996 北大学生合唱团 3-2



  毕业歌(96.7,七月歌如潮——庆七一晚会)
  96十佳歌手大奖赛,PeiYi,BoBo
  一直关心支持我们排练的范老师
  《海韵》排练(办公楼)
  《雨后彩虹》排练(办公楼,赞一下,这段现场录音效果真不错)
  轻松一刻,排练间隙讲笑话
  用歌声给团员过生日
  《让我们荡起双桨》(领唱XiaoDong,中山公园)
  侯老师《我爱你,中国》(拿手歌曲就是不一样啊)

  (3) 1996 北大学生合唱团 3-3



  侯老师采访(2)
  《同一首歌》(中山公园)
  《Scarborough Fair》(GG 重唱组 + Lifang、Jing、HaiYan、XiaoDong)
  GG 采访(汗,俺没准备……)
  WeiWei 采访
  WeiGuo + Yang 采访
  WeiGuo《外面的世界》(GG 和声,中山公园)
  Yuan 采访
  重现艾尔加《雪花》,尾声


  《大学合唱生活散记》汇总

......

[阅读全文]

我的小说系列索引页 (三)

3/20/2009 12:15:00 上午 发帖者 流水弦歌

  严格来说以下这些不能完全算作小说了,只是一个索引收集页,方便自己和朋友们快速检索。

  前两篇纯粹小说的索引页参见:我的小说系列索引页 (一)(二)


一、[童话] 梦境·传说 (这是自己最满意的2005年作品,尽管只是一个篇幅很短的小品)


  简介:顽石与湖水、云和鸟,梦里现实今生前世的故事。

  1. 梦境·传说(一)
  2. 梦境·传说(二)
  3. 梦境·传说(三)

※  ※  ※  ※  ※  ※  ※ 


二、[佑派杀人全记录] 死亡卷宗 (这是2005年在论坛上玩的一次在线杀人游戏,根据游戏杀人过程,以文学化手法串写了一个想象的案件过程)

  1. [佑派杀人全记录] 死亡卷宗(一)
  2. [佑派杀人全记录] 死亡卷宗(二)
  3. [佑派杀人全记录] 死亡卷宗(三)
  4. [佑派杀人全记录] 死亡卷宗(四)

※  ※  ※  ※  ※  ※  ※ 


三、行星之书 (科幻*翻译) (这是我和朋友2002年翻译的游戏《半人马阿尔法星》(Sid Meier’s Alpha Centauri)的一些文案)
  1. 行星之书 (科幻*翻译)(1-5)
  2. 行星之书 (科幻*翻译)(6-10)
  3. 行星之书 (科幻*翻译)(11-14)
  4. 行星之书 (科幻*翻译)(15-18)

※  ※  ※  ※  ※  ※  ※ 


四、初恋时我们还年轻 (这是1990-1993年大学期间初恋时写下的稚嫩文字,一段难忘而又苦涩的回忆)
  1. 初恋时我们还年轻(一)
  2. 初恋时我们还年轻(二)
  3. 初恋时我们还年轻(三)
  4. 初恋时我们还年轻(四)

※  ※  ※  ※  ※  ※  ※ 


五、红楼旧评系列(这是1998-2000年期间在悼红轩网站(现红楼大观)与红迷爱好者讨论红学时,摘引和介绍《红楼解梦》的一些评论)

  1. 【红楼旧评】杂谈——我眼中的《红楼解梦》
  2. 【红楼旧评】袭人辨析
  3. 【红楼旧评】脂评本与脂砚斋
  4. 【红楼旧评】从贾雨村乱判葫芦案看红楼大旨
  5. 【红楼旧评】从通灵宝玉看红楼梦中的一笔多用
  6. 【红楼旧评】从宝玉生日贾敬暴亡看红楼后面隐藏的史实
  7. 【红楼旧评】红楼梦中的宁荣二府
  8. 【红楼旧评】红楼梦人物探考——秦可卿
  9. 【红楼旧评】红楼辨疑
  10. 【红楼旧评】有关红楼佚文的部分前人笔记


※  ※  ※  ※  ※  ※  ※ 


七、大学合唱生活散记系列(这是2009年记叙自己十几年前在北大学生合唱团的故事回忆)

  1. 大学合唱生活散记(1) 入团印象
  2. 大学合唱生活散记(2) 指挥
  3. 大学合唱生活散记(3) 暗流
  4. 大学合唱生活散记(4) 春来临
  5. 大学合唱生活散记(5) 绿草地
  6. 大学合唱生活散记(6) 星火燎原之一二九
  7. 大学合唱生活散记(7) 第一次圣诞演出
  8. 大学合唱生活散记(8) 93.6.20专场音乐会(上)



※  ※  ※  ※  ※  ※  ※ 


八、我那些失去的朋友们系列(2009,陆续记录那些我生命中曾经以为永远能够在一起,然而最后却不知所终的朋友们。)

  1. (一)幼儿园朋友 Y,中学患难之交 H
  2. (二)小学早逝的玩伴 L
  3. (三)军训结识的售票员 Z
  4. (四)初恋 W
  5. (五)我最好的朋友 T 和 R(上)
  6. (六)我最好的朋友 T 和 R(中)
  7. (七)我最好的朋友 T 和 R(下)
  8. (八)天秤座的女子 P
  9. (九)大H和小H
※  ※  ※  ※  ※  ※  ※ 


九、[童话] 月的另一面(2009,与《梦境·传说》一脉相承的小品,云和月的故事)

  1. 月的另一面(上)
  2. 月的另一面(中)
  3. 月的另一面(下)

......

[阅读全文]

大学合唱生活散记(7) 第一次圣诞演出

3/17/2009 12:22:00 上午 发帖者 流水弦歌

92年长城饭店

  合唱团每学期总要为一些固定的演出排练曲目,92年的这个年末学期,我们的目标便是去饭店演出圣诞歌曲。

  这几年,圣诞节逐渐在年轻人中间流行起来,圣诞节开Party唱颂歌也渐渐成为一种时尚。大多数圣诞歌都属于舒缓平和的风格,旋律简单,气氛庄严神圣,和声感觉和谐,适于团队各声部之间培养融洽的感觉。歌曲不难,但是曲目很多,于是我们这半学期的几乎每次排练,都几乎离不了主、圣婴、天使天军的歌词。唯一排了一首难度较大的歌曲,是亨德尔清唱剧《弥赛亚》中的著名合唱片段《哈利路亚》,关于这首歌的创作背景,伟大的德语作家茨威格在他的《人类群星闪耀时》其中的《亨德尔的复活》一文中,有这样精彩的描述

  ……

  “这是主的旨意”——这也是从主那里来的话,从主那里来的声音,从主那里来的天意!必须把这话的声音送回到主那里,汹涌的心声必须掀起滔天巨浪向上天的主迎去,赞美他是每一个作曲家的欲望和责任。哦,应该紧紧抓住这句话,让它反复、延伸、扩大、突出、飞翔,充满整个世界,所有的赞美声都要围绕这句话,要使这句歌词象上帝一样伟大。噢,这句歌词是瞬间即逝的,但是通过美和无穷尽的激情将使这句歌词达到永恒的境界。现在你瞧,上面写着:“哈利路亚!哈利路亚!哈利路亚!”这是应该用各种音乐进行无穷反复的一句词,是呀,世间所有的嗓音,清亮的嗓音,低沉的嗓音,男子坚定的嗓音,女人顺从的嗓音,都应当在这里汇合成一个声音。这“哈利路亚”的声音应当在有节奏的合唱中充溢、升高、转换,时而聚合,时而分散。合唱的歌声将顺着乐器的音乐天梯上上下下。歌声将随着小提琴的甜美弓法而悠扬,随着长号啼亮的吹奏而热烈,在管风琴雷鸣般的声音中而咆哮:这声音就是哈利路亚!哈利路亚!哈利路亚!——从这个词,从这个感恩词中创造出一种赞美歌,这赞美歌将轰轰隆隆从尘世滚滚向上,升回到万物的创始主那里!
  亨德尔激情满怀,泪水使他的眼睛变模糊了。但是还有几页歌词要读,那是清唱剧的第三部分。然而在这“哈利路亚,哈利路亚”之后他再也读不下去了。这几个用元音歌唱的赞美声已充满他的心胸,在弥漫,在扩大,就象滚滚火焰喷流而出,使人感到灼痛。啊!这声音在攒动,在拥挤,它要从他心里进发出来,向上飞升,回到天空。亨德尔赶紧拿起笔,记下乐谱,他以神奇的快速写下一个个的音符。他无法停住,就象一艘被暴风雨鼓起了风帆的船,一往直前。四周是万籁俱静的黑夜。黑魆魆的潮湿的夜空静静地笼罩着这座大城市。但是在他的心中却是一片光明,在他的房间里所有的音乐声都在齐鸣,只是听不见罢了。

  …………

  这首歌后来一直成为我团的保留曲目,后来几年内几乎所有的演唱会上都曾经演唱过。事隔十几年后,有一次新年晚上,当我们几个在京的老团员聚会的时候,虽然只是勉强才能聚齐声部,但有几首每个人必定是抓起谱子就能唱的,这其中就一定包括这首《哈利路亚》。

  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中间那段 King of Kings, Lord of Lords (万王之王,众主之主),由女高音领唱,其他声部衬托着行进般的 Forever and ever,将女高音的声音逐渐托举到天庭最高的尽头。这时候我逐渐养成了站在四个声部中心结合的那个位置的习惯,在演唱过程中能够将四个声部的声音听得清清楚楚。于是排练时每回唱到这里,都总是为女高音的同学捏一把汗,担心今天状态是不是不够好,最高音的天籁之声挥洒不上去,不过幸好这时我们的女高音阵容已足够强大,在90级的基础上,又有91级的Rui和特招的领唱Xia加盟,欣赏女高音这一段的不凡表现成为我每次排练《哈利路亚》的乐趣之一。

  这首歌也是难得的男低声部旋律性很强的曲目,写到这里不仅要替我们男低叫一声屈,因为太多的和唱曲目,男低都是处在整个和声进行的下方起烘托作用,但是很少有表现自己声音旋律特色的机会。而《哈里路亚》中间则有两句男低声部处于前方独自吟唱的歌段,这也成了男低最卖力的地方。每次唱到结尾的时候,吴老师的指挥手势总是最大范围地向前伸展、然后回收聚拢,男声的气宇轩昂与女声的柔美清亮,如此起彼伏的河流汇聚向大海,高声部随着高举的手势不断拔高、膨胀、上升,而另一只同时下点的手势则指示低声部的座基铺散向下绵延舒展开来,于是那声墙便恍如一座宏伟庄严的立体哥特式教堂建筑,在歌声中拔地而起,最后的一句“哈里路亚”便好似能够贯穿天庭、将那句神圣的赞美传达到世间的每个角落,每个心灵……

  外联的同学成功地联系到了长城饭店和新大都饭店的圣诞期间演出,Lei负责我们这几天的指挥。女同学们第一次穿起了团里自己订做的演出服,黑色长裙配一件洁白的轻衫上衣,宽大的衣领,红色的蝴蝶结,一个个都是那样的轻柔灵巧,略施粉黛之后更显水灵灵的活泼与朝气。从12.20起,我们便开始在长城饭店演出圣诞歌曲,每天车接车送往返于学校和饭店之间。

  演出之前我们还有机会在饭店里到处去转,那时候五星饭店还不是普通人随随便便就能进的地方,所以我们见到很多华丽的装潢摆设都很好奇。饭店里还有不少其他的乐手演奏,第一天化妆后的演出之前,我便有幸去凑听了一段很吸引人的吉他独奏。

  这种非正式舞台性质的演出对于我们还是我们头一次,第一天面对眼前正在就餐的客人,还不免有些紧张,声音也没有放开。等到慢慢适应了、熟悉了,第二三天就越发轻松自如起来,饭店里的外国客人也很给情绪,经常和我们一起唱,一起鼓掌,气氛很是热烈,有几个记者特意给我们照了相,有一张照片还上了《北京日报》呢。

92年长城饭店《北京日报》剪报

  圣诞前夜这天,演唱地点换到了新大都饭店,这‘新大都’便远不如‘长城’,且不说饭店内的设施级别不够高,招待人员也不象“长城”那么热情,而且让我们演唱的时间延长了不少,最要命的是那里的客人以国人居多,对我们的演唱几乎总是无动于衷,气氛总是不能欢快起来。倒是中间偶尔会有几个老外经过,驻足停一会儿,听几首便鼓鼓掌走开了。好在有一个老教授,从中间就开始听,一直到最后还上来帮我们指挥了《铃儿响叮当》,这才有了个较圆满的结尾。

  可是今天是Christmas Eve嘛,玩得不尽兴怎么成?我提议,大家去西什库教堂去看做弥撒,立刻便得到了不少人的赞成,于是呼啦一下子便带走了二十多个人,坐上103路电车,直奔西四。

  下了车,往教堂方向走,边走边唱《Silent Night》,哇,真有那么一种神圣感,引得周围人一个劲儿小声议论,没准以为是唱诗班来了。一直唱到大门口,却听见看门老头大吼一声,“不许喧哗!”——得,敢情连唱颂歌也不允许,算了吧,好在连验明身份也没用就直接进去了,事先想好的约翰保罗乔治等等的教名全白费了。

  进得教堂,真是人山人海,我估计其中或许也有不少像我们这样凑热闹的,否则哪儿会有那么多虔诚的天主教徒呢?耳中听着“圣父圣子圣灵”的祷告,见缝就钻,好容易挤到最前面喽了一小眼,这场大弥撒又结束了。随着人流涌出被挤了出来,正好碰上R,便和她到旁边看天主教节日介绍和耶稣圣像,品头论足一番,她给我讲起最近刚看的《耶稣最后的诱惑》,边聊边向外走,找到大伙儿。我说真不过瘾,还想继续唱,真想就在这教堂外面唱圣歌,唱个通宵——嘿,Christmas Eve 嘛,多给情绪!可是W说,咱们男同学呆在这里没关系,可难道让这么多女士也留在这儿守夜不成?一想,确实他说得也有道理,看看表,也已十点多了,再晚一会儿332就没车了,那就回去吧。

  103上车后有人担心赶不上末班车,想直接回家。我劝阻道,没事儿肯定能赶上,再说就算赶不上,从动物园回去那才多远哪,走都能走回去了,还这么多人陪着,担心什么呢?上车所有人都大大方方地不买票,售票员也不管我们,真是乐得自在。到动物园刚下车过马路,就见一辆332从背后驶来,在前方站前停下,“末班车,区间啊,到黄庄的区间!”大伙儿也顾不上那许多,一拥而上,离学校能近一点是一点嘛!

  初上车时,天色仍是灰蒙蒙,隐隐有些凉意。车上谈得兴起,谁也没有顾得往外看。及至车到黄庄,踏出车门——天哪!迎面一片片晶莹飞舞的雪花随风扑来,“哇,好一个 White Christmas 啊!”。地上薄薄地积起一层绒妆,漫天雪花簌簌而下,凉飕飕的。宽阔的大路上没有几个人,在这银白的装裹下显得格外神圣庄重。

  “没得说,咱们走回去吧。”不知是谁这样提议道。大家的兴致依旧很高,应声附和,随即十几个人的身影,便漫步在这美丽的冰雪世界里。此时此景,心头不禁涌起Silent Night那熟悉动人的旋律,想象着哈利路亚的神圣,诵唱着半个月亮爬上来的美景……脚下的路虽然漫长,但心儿始终是轻松的、脱俗的,多么美妙的 Christmas Eve!

  冷风吹不散胸中的青春火焰
  冰雪也羡慕我们的纯洁目光
  年轻的歌声告诉这个世界
  我们来了,We are the world!

  挡不住的笑声是岁月的欢乐
  自在的歌声是无忧无虑的主张
  尽情挥洒自己的笑容
  无怨无悔,We are the children!

  在欢笑声中一一作别,带着趁热吃下热煎饼的一片温馨,把最后一个人送进楼门。听到 R 那天说,这是她有生以来过得最开心的一次圣诞,我也深有同感。好久都没有这样尽兴地乐一乐,以及有这样好的气氛了,于是心里许个愿,期待今晚美丽的夜色保佑每个人都做一个好梦。


  视频:《哈利路亚》及合唱谱(团员应该都能视谱跟唱吧?)



  《大学合唱生活散记》汇总

————————————————————————————————————

  本期博客小题目:

  1.《哈利路亚》是否是《弥赛亚》的结束曲?

  2. 茨威格曾写过这样一个形象的心理反射,“我把()连同()都反射到我的脑子里,单凭符号也能把整个()的变化再现在眼前,就像一个训练有素的音乐家,只要看一眼总谱,就足以使他听见各个声部的声音以及它们的和声。 ”,请猜猜这是在写什么?

  3. 西什库教堂是北京天主教堂人称“东西南北”四大堂中的哪座堂?

......

[阅读全文]

3.15 消费者权益日,通州目击“曹雪芹墓石”

3/16/2009 12:35:00 上午 发帖者 流水弦歌





  这篇就是一个纯流水账,因为实在没什么太好写的内容。给出一些有关这块“墓石”真假的辩论情况,感兴趣的同学自己去阅读相关文章吧。

  因为今天去通州走了一趟,在张家湾的萧太后运粮河上的石桥流连徜徉了一段,随后去观摩市区里的燃灯塔,很有意思的是燃灯塔现在被圈在三教庙里(佛寺、道教寺庙、文庙僧道儒三教合一),门口的介绍说北大的博雅塔也是仿照燃灯塔的造型设计和建造的,密檐式十三层砖石塔。不过我以前从没细心留意过北大博雅塔的下部,印象中好像是没有如燃灯塔中下部的莲花宝座造型(印象中也没见其他的塔类似的三层莲花宝座——也许是我孤陋寡闻了)。

  令人颇感意外的是进门之后左首的西照房竟然看到了“曹雪芹墓石”展——这太有趣了,3.15的日子竟然见到了这块墓石的真面目。回来后在网上查了一下,这块墓石自2006年以后,一直在通州博物馆展出,门票1元,去年给挪到三教庙里了,和燃灯塔在一起,门票10元。

  我当场感到惊讶的有几点(因以前并没有仔细看过红学界对这块墓石的详细鉴定文章,因此只是说说我第一眼的印象)

  (1)墓碑太粗糙了,碑面和侧面根本没有打磨过。
  (2)刻字散漫不清,借助拓片,才勉强分辨出墓石的上下方向!(严重汗一下)“壬午”两个字我找了几分钟都没有找到,最后才在左下角勉强看到那两个笔划很浅、残缺的“壬午”,“壬”最下一横很不清晰,“午”残了左半边,只剩右半两小横。“据说”此碑已遭到了三次破坏,原拓片此二字完整(见后文链接)
  (3)字体极粗糙,大小不一,墓的草头不是繁体写法,有人称此“书法”“古朴大气”,我只能说我不懂书法了。LD 是练过书法的,对此评论亦不佳。
  (4)此外关于墙上的连环画形式讲述这块墓石的发现来历,只能当传奇来看了。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还有一段资料用了敦诚敦敏两兄弟缅怀曹雪芹的两首悼亡诗手迹影像,那两首诗可是明明白白地是甲申年,有力支持曹雪芹卒于“癸未”而非“壬午”之说的,和这块墓石的“壬午”放在一起,当真是鲜明的对比。

  网上相关的资料挺多的,只要搜索“曹雪芹墓石”就能找到很多文字和图片,就不一一啰嗦了。

  曹雪芹“墓石”到底是真是假? (双方观点的一个简要汇总)

  曹雪芹墓石真假:出土后为何隐藏24年(媒体报道)

  有关曹雪芹墓碑的论争(周汝昌等专家的详细勘证)

  炮轰曹雪芹墓碑(墓石)(红学爱好者质疑)

  (最后这篇文章里倒是有一个我感兴趣的地方,作者提到:如果曹雪芹的确死于“壬午除夕”(1763年2月12日),并且他生前的亲朋好友邻里乡亲的确为他立了墓碑或者埋了墓石,这块石头上绝无任何可能刻上“壬午”两字!因为1763年2月4日(农历十二月二十二日)已经立春,立春后属癸未年,因此曹雪芹的墓碑(墓石)上如果要刻上去世时间,正确的刻法一定是“癸未”!这是常识!)

  是这样吗,关于立春和纪年的冲突,如果照这样理解的话,难道不会出现一个纪年之内出现两次除夕的事情发生吗?如果有朋友了解古代天干地支纪年的,或以教我。

  这期就不出什么思考题了,大家围观一下看3.15就是,也算我们这门票钱没白出。

......

[阅读全文]

大学合唱生活散记(6) 星火燎原之一二·九

3/13/2009 08:44:00 下午 发帖者 流水弦歌

  每年进入了十一月份,各个院系便开始发动人员,策划组织北大传统的“一二·九”合唱比赛排练。“一二·九”合唱比赛每年在大讲堂隆重举办,是涉及北大所有院系,且动员领导、教师与学生最多,影响最广泛的文化活动,全校一年中三大文化盛事之一(另外两个是每年五月份的十佳歌手决赛和新生入学后的文艺汇演)。后两者一是个人项目,另一个只代表刚入学的新生,自然无法代表北大各院系的综合实力,而“一二·九”合唱比赛的演唱主力大多是刚跨进校门的大一新生,指挥和组织则多由高年级同学或教工担任,不少院系师生同台高声歌唱,抒发爱国热情,这才是各个院系展现自己人力物力、组织才能和艺术水平的全方位大舞台。

  不过尽管“一二·九”合唱每年都搞得热热闹闹沸沸扬扬,然而细想起来,这其中也有不少不成文的规矩。

  第一,既然是为了纪念“一二·九”爱国运动,那么曲目范围上必然受到限制。每个院系只允许唱两首作品,其中至少一首应为爱国歌曲。实际上在90年代以前,一方面是时代限制,另一方面在人员方面也不具备唱艺术歌曲的条件,因此大多数院系的参赛曲目都以群众大合唱歌曲为主,包括齐唱,两声部的合唱等简单形式,多声部以及艺术的合唱曲目则非常少见。

  第二,评比优胜多以声音宏亮、服装阵势整齐划一为原则,艺术表现则相对次之。可想而知,那些人员众多、动辄可以抽调出将近上百人参与演唱的院系,自然在场面上要占据相当的优势。

  第三,非常强调注重领唱的优势。基于上述两条原因,这第三条也是可想而知了,一个出众的领唱就好比夺目的鲜花,而群众大合唱则只是陪衬的绿叶。观众多是抱着欣赏领唱的态度来评点演唱的水平,至于背景的合唱,只要声音宏亮便具说服力,至于说唱得准不准,艺术表现力如何,则似乎并不左右当时评委的打分高低和观众的欣赏口味。

  因此在92年以前,每年的比赛风格和结果都基本上差不多,听久了,除了记得当天大讲堂山呼海啸的热闹之外,其他的只觉得沉闷——总是那几个大系轮流坐庄,来来回回也都是那些唱旧了的歌。记得在90年,我们系那时第二首歌选唱了一首流行歌曲,曹俊鸿/钮大可/陈复明/梁弘志的《我们》,当时担任领唱的曹航正是校园十佳歌手的佼佼者,在这样的强力领唱带领下,我们系才最终进入了决赛——否则,通常像我们这样的中小系在“一二·九”决赛的舞台上是没有机会露面的。

  这种历史原因造就的千篇一律格局,在进入90年代之后开始发生了改变,特别是92那年更是出现了一些可喜的变化。由于合唱团刚刚在5月参加了《理想之歌》合唱比赛获得了一等奖,在校园内也开始有了一定的影响和知名度,不少对合唱感兴趣的同学在Lei和吴老师的艺术熏陶下,不仅仅对歌曲可以很好地把握和演绎,甚至对合唱指挥手法的理解和运用方面也有了长足的进步。这一年的比赛规则也开始注重艺术歌曲的表现,为了鼓励各院系的学生自己指挥,规定凡是学生指挥的都有一定的加分,这下我们学生合唱团的团员们,终于得到了八仙过海、各显身手的机会。

  平心而论,当时在团里,具有一定指挥才能、并且具备实战经验的只有三个。巧的是他们都出自男高声部:一个是现任团长,法律系的W,W在《理想之歌》比赛中作为指挥,显示了其稳定过人的一面,他也取代了前面提到的大家都对其不满的Yao,担任了合唱团的新团长;一个是力学系的Xu,就是前面提到本来要担任《理想之歌》的指挥,但是中途被换下的,我的高中同学;还有一个是城环系的XiaoHui,这是我们的大哥,合唱艺术的爱好者和积极实践者,城环系近年来的“一二·九”基本都由他指挥。

  显然他们三个都理所当然地主掌了自己系的指挥任务。而除此之外,化学系的 Dai,以及很多其他院系,只要有学生合唱团员的,都尽可能地在这次“一二·九”合唱比赛中担任了指挥、独唱、或者各声部的重要领军人物。包括我所在的系也是老U指挥,我负责带识谱排练兼男低声部。一时间全体合唱团员纷纷出动,厉兵秣马,大有借这一次比赛为学生合唱团争光添彩之意。

  这其中今年的城环系最为人才济济,为何?除了XiaoHui任指挥外,城环在学生合唱团各声部中都不乏强手,男高Jun是校园十佳歌手第一名,女高R是领唱兼声部长,女低和男低也各有Wang和Tian坐镇,放眼望去,全校各院系再无一个能有这么齐整的强大阵容与之堪比,即便是唱难度最大的四声部合唱,相信也绝不在话下。最后城环系定下的演唱歌曲是《沁园春·雪》(Jun领唱)和改编的合唱《东方之珠》(R领唱)。因此自从这年注重艺术表现的评比规则一出,人员曲目定下,上至担任评委团成员的侯老师,下至其他各系团员,暗地里都觉得城环系今年的第一怕是当仁不让了。

  当然尽管实力上有所差距,其他系也并没有坐而视之。W在法律系准备排练毛主席诗词,《十六字令·山》,意图以气势和难度取胜;Xu则挑选了《黄河大合唱》中的《黄水谣》,准备另辟蹊径,以艺术取胜;Dai则率化学系排练《保卫黄河》和《Beautiful Dreamer》,这其中的《保卫黄河》虽然在群众合唱中经常演唱,但此次为保持原汁原味的三段三声部轮唱形式,其中如同念咒一般的“龙格龙格”,对于一般的学生团体还是有相当难度。

  果然不出任何意外,这几个系都顺利进入了最后的决赛。决赛中Xu身着拖长燕尾礼服出场,手中指挥棒上下翻飞,架势最为煞有介事,然而力学系整体实力逊色一筹,非指挥一人功力所能回天,无奈败下阵来。

  W率领法律系出场气势非凡,上百人的演出队伍,将五层高的台架撑得满满当当。随着W的一声令下,左右开弓,“山、山、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主席的名作诗词气势果然非同小可,开场若层峦叠嶂此起彼伏,只见W双手便如六脉神剑、仙人指路,亦令人惊艳。然而令人感到惋惜的是,毕竟团员基本功不扎实,训练不足。开场强势过后,稍有磕绊,阵脚便开始混乱,W再三努力亦收拾不住,至中间时已乱成一锅粥,无奈只好中途叫停,台下一片哄然。待全场安静下来,从头再来,却早已伤了元气,好歹堪堪将整首歌“扇”完,亦退出了冠军的竞争行列。

  城环系则顺风顺水,Jun的领唱《沁园春·雪》真可谓音势浑厚,大气磅礴,“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一出,便赢来满堂喝彩。R在《东方之珠》中的领唱亦是深情动人,只见她身着鹅黄色毛衣,如同冉冉走来的芙蓉仙子,于碧波荡漾中脱颖而出……全场掌声雷动,激情沸腾,果然毫无悬念的,城环系获得了压倒此前所有院系的最高分。

  然而最令人不可思议的一幕发生了,Dai所在的化学系最后出场,两首歌《保卫黄河》和《Beautiful Dreamer》演唱也相当成功,评委现场打分后竟然只比城环系略低。然而由于化学系此前充分研究了比赛的规则,在演出阵容里包含了院长、书记和工会主席,按今年的比赛规则,领导参赛是有额外加分的!!!因此若把这一因素考虑进去,化学系竟然反以微弱优势扳倒了强大的城环系,获得了92年一二·九比赛的最终胜利!

  评委最终宣布比赛结果的时候,在场的观众几乎没有几个愿意支持这个规则导致的结果。化学系的同学在为自己院系的获胜而欢呼叫好,当然,他们理应当为自己的发挥感到骄傲。而也有很多的观众,包括我在内,则感到暗暗不平,将自己由衷的掌声更多地投给了心目中真正的第一,城环系。

  不过好在有一点,不管谁最后拿了第一,都是合唱团自己人。所以尽管担当评委的侯老师一直为城环系抱屈而愤愤不平,大家事后对此亦只是淡然视之,一笑而过。规则就是规则,第一只有一个,既然制订并认可了规则,大家就都有遵守的义务,也都有充分利用的权力。

  其实现在想一想,他们几个作为学生团的指挥,敢于在这样的大场面表现自己,展现自己的风采,就都是好样的。甚至包括参与了各个系排练和演唱骨干的合唱团员们,又有哪一个不是好样的呢?校园艺术合唱的星星之火,就是靠着这样一些活动的渗透,逐渐深入人心,感召着那些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年轻人们,为着自己的梦想和渴望不断地努力追寻。


  P.S. 附上90年我系在一二·九唱过的《我们》原唱,纪念一下那个难忘的青春岁月。也许你根本就没有听过那么老的歌呢,听听看,当年曾经感动过我的声音。

  路,是不会永远那么孤寂
  我是方位相同的伴侣
  世界不会总是下着雨
  也会有阳光照耀在心底

  什么样的梦该要清醒
  什么样的梦值得继续
  雨后总要天晴
  黑夜总会过去

  我们 ——曹俊鸿/钮大可/陈复明/梁弘志



  《大学合唱生活散记》汇总

————————————————————————————————————

  本期博客小题目:

  1.毛主席诗词被改编成合唱作品的曾有哪些?

  2.有没有比《十六字令》更短的词牌?

  3.说说你经历过的“一二·九”,听听我们的青年在唱什么?

......

[阅读全文]

大学合唱生活散记(5) 绿草地

3/11/2009 12:14:00 上午 发帖者 流水弦歌

          绿  草  地

  北大图书馆前是一片宽大的草坪,从我对北大有整体印象时,它和未名湖、三角地便是北大自由精神的象征。在这里你无须掩饰,无须躲藏,你面对的是脚下的郁郁葱葱与四周的宁静,于是整个人心都仿佛变得纯净起来。入校以来曾有多少次踏着夕阳、迎着繁星,从这里走过,听草坪上叮叮咚咚的吉他声,我只有满心的羡慕,静听凝想。那时我还从来不曾有机会坐在这片乐土上,于是我常常幻想着有朝一日那一瞬的美妙,任它在心中憧憬不已。

  音乐厅演出结束的时候,我感到心情无比地放松,是那样抑不住的兴奋——本来么,精心准备了好几个月,上台却只有区区的几分钟,怎能让人过瘾?因此当朋友们叫我一起去燕春园撮一顿的时候,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心想正该找机会好好地庆祝一下!

  原以为这不过会是一次普通的聚会,大家吃吃喝喝、聊聊唱唱,无非比平时的Party更熟些,更带些情趣。却没想到这次不经意的聚会,竟会成为我大学生涯中有限的难忘珍藏之一,多少年过后,我仍然对那天的情景念念不忘:几杯酒下肚,大家都略略有点儿醉意,眼前已是将尽的残肴,胸中却涌起欲将吟唱的热情,座中七人都是好嗓子,四个声部长齐聚一堂也还罢了,更有男高主力Xu、Wu,连同我们的钢琴伴奏Lu。只见Xu用一双筷子权作指挥棒,手下各声部诸人俱齐,伴奏亦备,真可谓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了。

  酒酣耳热后,意气素霓生,餐桌之前旁若无人,小小一双筷子调动人马,人声模仿伴奏,一曲《五月的鲜花》就先令我吃惊不小。本以为只有在人多时才能表现这首歌的深沉,谁想在这嘈杂的环境下,七个人的声音丝丝入扣,也会是这样的和谐悦耳。一曲唱毕,连我们自己也为自己所创造的奇迹欢呼鼓掌——这感觉,可比白天合唱比赛时候的状态好多了!

  于是一首接一首唱下去,《半个月亮爬上来》、《Auld Lang Syne(友谊地久天长)》……最后连今天比赛的《春来临》和《阳关三叠》都唱了,记得吗?我们连领唱都不缺,R在这里都是现成的。周围吃饭的人都用好奇的眼光打量着我们,不知道这几个年轻人哪儿跑来的,为什么事这么高兴。可我们当时就是高兴!只是让自己高兴!欢乐的情绪让我们忘记了一切,全然不顾周遭世俗的事物,只是忘乎所以地高兴。最后终于,再也想不出什么大家都还会合唱的了,于是几个人兴冲冲地扛上吉他,直奔心中的圣地——图书馆前大草坪而去。那是我一向认为北大最恬静的一方净土,入学近两年来曾有多少次希望在这里坐一坐,唱几首歌谣,孰料这个心愿却直到今天才有缘实现。

  坐在图书馆前的草地上,弹起心爱的吉他,周围是呢哝的私语,伴随着晶莹的星光和柔和的灯光,我们再度轻吟,阵阵微风里,送歌声飘向远方……

  听到那些熟悉的歌声从我们几个人心中涌出,这样和谐动听,我不禁有不少感触,想到歌声可以跨越时间、跨越空间而存在,我便感到我们的心,正随着悠扬的旋律在一起跳动,音乐使我们忘记了时空,忘记了彼此的距离,忘记了自我,只有跟着那永恒的乐曲,不停地吟唱。
  
  此刻,仿佛仍然能看到那晚皎洁的月光,缓缓地洒在远远广阔的草地上,那个白衣似雪、长发飘飘的女孩,自弹自唱,那首如诗如幻的《橄榄树》,“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为什么流浪,远方?为了我梦中的——橄榄树……”时间仿佛也为这美妙的声音停止不动,只有那宁静优雅的歌声在空中飘荡。

  后来,我们七个人的手像叠宝塔一样叠在一起,年轻的心像火焰那样不停地跳动。我仍然记着那时候手握在一起时大家许下的诺言,说不管将来的时空如何变幻,我们依然会是最要好的朋友。有点不可想象,是不是?可是在音乐里,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我不是早说过了,那的确是一个不可思议的神奇夜晚啊!

  《大学合唱生活散记》汇总

————————————————————————————————————

  本期博客小题目:

  1.如果在吃饭时旁边有一群人在自娱自乐玩合唱,那么你会什么反应?

  2. 北大图书馆的草坪后来是哪年以保护草坪的名义禁止进入的?

  3. 就个人经验而言,年轻时候许下的诺言一般算数么?

......

[阅读全文]

致谢!读者调查及博客动态通报

3/09/2009 09:33:00 下午 发帖者 流水弦歌

  我在首页上所做的第一次读者调查在持续了三周之后,已于日前结束,谢谢所有参与投票调查的朋友们,你们提供的信息对我非常重要,这里我对投票情况做一个小结。

  问题(1)您通过什么途径了解本站更新内容?(可多选)

  共有14位朋友参与了投票,结果如下:

  RSS 订阅 4 (28%)
  SNS网站的友邻广播 1 (7%)
  个人书签收藏 4 (28%)
  其他站点的链接 6 (42%)
  搜索引擎 0 (0%)

  起先让我稍感到一点吃惊的是没有来自搜索引擎的结果,不过仔细想想也并不奇怪,来自搜索引擎的用户可能只是偶尔由于某个搜索关键词点入本站,看了一两页就关闭,缺乏持久的关注和黏性,甚至很可能根本就没注意到这个调查。

  来自SNS网站的友邻广播数量很低,这也是很有趣的一件事情。尽管在豆瓣上我的朋友+关注我的人总共有65个,而且经常交流的人也不少,但这些人群通常并不会直接来访问我的博客。这是我以前没有意识到的现象——显然这个数量是有一定问题的,如果自己在豆瓣上写一篇日记自我推荐一下关于投票的事情,想必这个数字会有所上升。

  当然,剩下的数据还是很能说明问题的。来自其他站点的链接竟然排到了第一位,这让我颇感意外,因为自从换了新地址后,我只在少数几个其他网站有链接,这其中有李淼老师的惯性参照系考拉的博客Matrix67的博客风鸟Plover的小窝,从这些途径而来的朋友——应该也是偶然来看的吧,竟然会占据绝对数量的多数,这在我看来也像是一个比较难以理解的事情。

  RSS的订阅和个人书签收藏数量持平,这在我看来比较正常。因为RSS的订阅数很直接,总共有15个左右,最近告知了合唱团的朋友来访,应该大多都是个人书签这种性质的,大体想来也和这个数量比较接近。这些朋友应该都是跟我很相熟了,不知道为什么在数量上还比不过来自其他站点的链接,是不是越熟悉就越不愿意说话呢?反倒是来自其他站点链接的朋友,或许更习惯于网络方式的表达,更会有投票的动机呢?我也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原因,纯粹是猜的。

  问题(2)您对本站的哪些内容感兴趣?(可多选)

  共有11位朋友参与了投票,结果如下:

  小说连载 6 (54%)
  随感杂谈 10 (90%)
  音乐和视频 5 (45%)
  技术话题 3 (27%)
  转载和推荐 3 (27%)

  这个结果好像还比较靠谱,尽管我从没想过自己的随感杂谈会有那么高的关注比例。我一直都觉得自己在那类帖子里总是喋喋不休说着让人听不懂的话,不招人烦就已经是很庆幸了。

  而小说和音乐两方面才是我建博客的两个最主要内容话题,从我个人的角度,这两部分要比散文随笔更看重一些。因此能够看到有一半朋友表示关注支持,这已经是对我最大认可了。

  至于技术话题,前些天有朋友在李淼老师的博客主页上,见我自吹了一下小时候的智商,还当场随便做了一个152的测验,于是认定我是理科男,来我博客寻找证据,结果大失所望,到处是小说散文诗歌随笔,好容易看到了一个标签是“进化论”的帖子,结果点进去一看还是Tanya蔡健雅的歌。哈哈,听了这个抱怨我几乎笑死。其实我的确是不想在自己博客上谈多少技术方面的话题。俗话说,干一行,恨一行,每天忙着编程调试项目跟踪就够劳心的了,回家写博客真的是一点都不想再跟这个沾边了。所以在这里没有找到理科男证据的朋友,也不用灰心,虽然帖子内容可能大多跟技术不沾边,但多年训练固定下来的逻辑化思路可改不了啊。所以您大可以从俺的博客里面发现不少强调逻辑、讲道理、讲原则的帖子,说到底,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呢,这不,俺新写的小说《Mind Games 心灵游戏》不都冠以科幻的背景了么?

  对于转载,首先我需要声明一点,我这个人本不爱转载,但经常在网络上看到一些感觉不错的文章,也觉得很有要给朋友们分享的冲动。过去三年来,即便是不爱转载如我,如今回头查看一下带有“转载”标签的文章,也占全部文章的1/8左右。近两年的转载比以前少了,大概也是因为自己写作比较勤快了吧。我今后会有意识地减少转载,除非遇到非常精彩的文章。即便转载,我也会尽可能加上原文链接尊重作者版权,并加上自己的一些感想和评语,以示自己真实感悟,并非一单纯文抄公耳。

  其他那些平常浏览过程中读到的好文,可能也觉得不错,但没到全文转载的程度,我就会在豆瓣或者Google Reader中推荐,然后汇总到 FriendFeedTwitter 上面,感兴趣的朋友在这两个网站上都可以加我为好友,接收到我的博客更新和推荐内容。此外我的博客右栏也专门开辟出了一栏展示我在FriendFeed的推荐内容,以方便朋友们随时浏览。

  总体说来,我还是希望通过这些举措,能够尽可能保持博客本身的纯粹性和文章整体的质量,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小说、音乐和随笔,其他方面的杂项我会尽 可能减少,将推荐和碎念都挪到其他发布平台(比如Twitter)上进行,希望这些改变不致影响到您的口味——当然,如果您很喜欢看我的推荐内容,那么关注一下我在豆瓣、FriendFeed、Twitter上的内容可能会更适合您。

  那么,根据此次的调查情况我准备做以下的改进:

  (1)增加邮件订阅——您可能已经注意到了,前天我在首页的右上方添加了邮件方式订阅提交的表单。这主要是面向那些不习惯 RSS Feed 订阅方式注:“可能吧”在该文中描述了很多RSS还不为大多数人接受的现状),而更愿意通过邮件来获取本站更新的朋友提供的。目前邮件订阅的发信时间设定的是北京时间夜里3-5点,我想这个时间对于无论大陆,还是海外的朋友,同时也包括我个人的夜间写作习惯(基本上零点左右上贴,两三天一博),都还算比较合适。如果您希望及时获取本站的更新,而您又不习惯使用 RSS Feed 阅读器,那么强烈推荐您采用邮件订阅的方式。

  只需将您的地址输入首页右边的表单,就会收到一封确认邮件发往您填写的邮箱,点击该邮箱里面的链接确认之后,一旦有新贴,便会收到邮件。将来如对内容不满,退订也很简单,根据邮件中的说明,发信退订即可。

  昨天,我很高兴地看到已经有朋友使用了这个方式。我不知道邮件订阅对中文的支持程度是否完美,所以如果您是从邮件订阅里看到的本篇文章,如果有任何字体和显示问题,请向我留言回复说明。我会尽快测试,改善这一非常有价值的应用。

  (2)增加友情链接——我很愿意做一座桥梁,把我在其他地方认识的朋友,介绍给你们每一个人。说不准你们也有机会接触彼此,找到共通的话题呢?——谁知道呢?世界这么大,却又这么小,有什么事情不可发生呢?

  (3)增强与读者、您的互动——从这个帖开始,我将在今后的每个帖最后,附上一些小问题,也许是很白痴的小问题。如果您感兴趣的话,欢迎留言回复。我希望能够通过自己一点一滴的简单改进,让我们来保持交往和联系,而不仅仅是按部就班例行公事一样的打开网页、扫一眼、然后关闭的程序。

  因为我知道,在我面对的这个小小读者群中,有跟我年龄相仿处过多年的合唱团旧友,有现在比我年轻好些的校友兄弟姐妹们,还有很多长期以来、也许从我开博以来就一直关注爱护我的朋友们,虽然我不一定确切知道你们在世界上的哪个角落,但我很感谢你们长久以来的支持,希望能够见到你们的回应,听到你们的声音。

  尽管我们处在虚拟世界,但互联网上的每一字符每一比特、飞速穿梭流动的电子,ID后面或张扬或内敛变幻不定的个性,其实都是有温度的,对应的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具有真情实感的人。

  你是我的朋友,我会带着希望伸出手去,期待与你的相握。

  因为我相信,路在,桥也在,我也希望,我们的心都在。

  感谢您的阅读!

————————————————————————————————————

  本期博客小题目:

  1. 猜一猜,我在新浪旧博上哪篇阅读量最大?为什么?

  2. 按照达尔文的进化论,文中提到的改进算是符合物种选择么?有没有可能出现好玩的结果

  3. 你知道RSS 的缩写含义代表什么意思?

......

[阅读全文]

纵贯线 3.7台北演唱会精彩片段视频官方版

3/08/2009 10:19:00 下午 发帖者 流水弦歌

【这个是个连续版,包括了开头的出场和一些串场对话,如果只打算听歌的请只看以下三个视频】




Part One,1. 《乡亲父老》 2. 《公路》

三言两语评注:《乡亲父老》是纵贯线为这次巡迴演唱所量身订作的主题曲,唱着“…纵贯线生在台北”,象征着纵贯线的巡回演出正式启航!但歌词听不太清,除了几处包含“纵贯线”的歌词。
《公路》以老罗开声,本场整体感觉开头部分几个人的声音有点紧,包括老罗向观众问好的声音,状态听起来也不在高点。



Part Two,组曲: 1. 《鹿港小镇》-- 罗大佑 2.《分手吧》—— 张震岳 3.《我终于失去了你》—— 李宗盛 4. 《爱相随》——周华健 5. 《亡命之徒》(副歌)—— 纵贯线

三言两语评注:
《鹿港小镇》罗又在秀单手键盘?(为什么说“又”呢,因为前面四个人一起唱的时候他就一直单手来着)
感觉张震岳打鼓很敬业,但是边打边唱有难度——让人不禁想起了Ringo Star 在甲壳虫四人中作为鼓手也没唱太多的歌曲。
《我终于失去了你》比原曲速度稍快,大李的演绎和赵传的原唱各有特点。前奏的对位下行真是让人激动啊,每回一听到这个前奏就有种想哭的感觉。
《爱相随》在副歌部分有一种突然换了一首歌的感觉,也许是我自己前半部分听多了。
《亡命之徒》的几句飙的最高音听起来只有一两个人唱上去了,看来演唱会在声音方面还是没法要求太高,相信如果出碟的话,这些地方会在录音室适当补一下(也许参见《青春舞曲演唱会》的做法?)



Part Three,1. 《鬼迷心窍》-- 李宗盛 2. 《让我欢喜让我忧》——李宗盛,周华健 重新编曲,别有一番风味。

三言两语评注:
《鬼迷心窍》唱得太随意了……没法说了,编曲也几乎完全改过了,熟悉的精气神都感觉不在了,还是喜欢原版深情演绎的《鬼迷心窍》;
《让我欢喜让我忧》有意改成了爵士味道,某些句子的旋律也做了一些调整。华健一如既往地担任和声,可是这应该是华健的歌!







  縱貫線 2009.3.7. 台北小巨蛋演唱會曲目 (谢谢马世芳小马哥的曲目记录
    
  縱貫線全員:
  
  1. 鄉親父老(新歌)
  2. 公路(新歌)
  3. 組曲:鹿港小鎮 / 分手吧 / 我終於失去了你 / 愛相隨 / 亡命之徒
  
  李宗盛:
  
  4. 鬼迷心竅
  5. 讓我歡喜讓我憂(與周華健合唱)
  6. 當愛已成往事
  7. 我是一隻小小鳥(unplugged with band)
  8. 愛情有什麼道理?(unplugged with band)
  
  張震嶽:
  
  9. 路口(自彈自唱)
  10. 思念是一種病
  
  縱貫線全員:
  
  11. 亡命之徒
  12. 愛的初體驗
  
  張震嶽:
  
  13. 我要錢
  14. 自由
  
  周華健:
  
  15. 船歌(與羅大佑合唱)
  16. 怕黑
  17. 穿過你的黑髮的我的手
  18. 為你我受冷風吹
  19. Baby(新歌,關於母愛)
  
  羅大佑:
  
  20. 美麗島
  21. 現象七十二變
  22. 亞細亞的孤兒
  
  縱貫線全員:
  
  23. 思念
  
  羅大佑:
  
  24. 天使的眼淚(新歌,與張震嶽合唱)
  
  縱貫線全員:
  
  25. 歌(unplugged)
  26. 風兒輕輕吹(unplugged)
  27. 光陰的故事
  28. 戀曲一九九○
  29. 凡人歌
  30. 朋友
  31. 再見
  
  Encore:
  
  縱貫線全員:
  
  32. 真心英雄
  33. 戀曲一九八○
  
  (完)

相关报道:纵贯线台北开唱破纪录

  新浪娱乐讯 3月7日晚纵贯线SUPER BAND在台北小巨蛋举行演唱会。罗大佑、李宗盛、周华健和张震岳四人联袂带来一场不同凡响的顶级音乐盛宴!

  如同四人的总辈分一般,这次演唱会成为创下最多纪录的演唱会!而今晚星光褶褶让人睁不开眼,近百位艺人前来朝圣,共同见证华语乐坛传奇的一刻, 现场宛如星光大道一般!四名创作狠角色,完美融合摇滚、世界音乐、Fusion、爵士等曲风,汇入每首作品的动人旋律之中,歌迷所听见的不只是他们唱过的 青春,更是我们共同活过的一生!

  纵贯线SUPER BAND打从成军开始,就将四人累计的数字再度向前迈进,不论是演唱会的制作费用、首支单曲“亡命之徒”的录制时,甚至是四人创作时间所消耗的“红酒”数 量,都屡屡成为话题!周华健更是自掏腰包,请来四位资深的气功师父,在后台为纵贯线四位团员推拿,就是要保持整体在最佳状况!而回归到音乐上来看演唱会, 不仅打从制作方面就投入惊人数字,包括为了音色完美要求的36把吉他,以及音控输入达72轨,远超过一般演唱会的48轨配置!难搞的音响工程之余,整个演 出Rundown也是至最后几天才拍板定案,足见四人对音乐要求之终极细腻!

  在气势雄壮的开场VCR之后,纵贯线SUPER BAND四人正式登台,开始了这一场“没有人相信会成真的演唱会”!开幕曲《乡亲父老》是纵贯线为这次巡迴演唱所量身订作的主题曲,唱着“…纵贯线生在台 北”,象征着纵贯线的巡回演出正式启航!而巨型LED荧幕的铁路奔驰画面,结合《公路》一曲的速度氛围,马上接续四人的摇滚组曲--《鹿港小镇》、《分手 吧》、《我终于失去了你》、《爱相随》,以及纵贯线首支单曲《亡命之徒》,瞬间引爆现场的摇滚序幕!

  首位单独上场的重责大任交在大哥李宗盛身上,许久不见的李宗盛别来无恙,在今晚特别将自己的作品以“世界音乐(World Music)”与“融合(Fusion)”重新演绎,包括《鬼迷心窍》、《当爱已成往事》的浓郁情感,以及与周华健共谱二重唱的《让我欢喜让我忧》,听得 让人如痴如醉;《我是一只小小鸟》则以世界音乐的编曲手法重现,打造出华语乐坛极为罕见的乡村民谣气息!

  自弹自唱《路口》的张震岳缓缓现身,紧接上《思念是一种病》,在情感氛围褪去后,纵贯线四人编制再度登场,带来首支单曲《亡命之徒》,四人更一 同合唱《爱的初体验》,带给乐迷全新的体验!张震岳再接力呈现《我要钱》、《爱情你我他》、《自由》等岳式招牌庞克经典,摇滚能量满分贝!

  周华健与罗大佑一同送上《船歌》与《寡妇村传奇》两首经典作品,周华健再展唱功,独唱《漂来漂去》、《穿过你的黑发的我的手》、《为你我受冷风吹》、《伤心的歌》,一阵低迴情绪后,再由张震岳主弹木制贝斯的新歌《Baby》结尾,动人气氛油然而生…

  浑厚的声线中,罗大佑从《美丽岛》一曲现身,气势万钧!一连串带来《现象七十二变》、《亚细亚的孤儿》、新歌《天使的眼泪》,让声音在每个人的 岁月回忆中刻画下痕迹;四人更难得以民谣吉他与木制贝斯伴奏,合唱《歌》与《风儿轻轻的吹》,重现民歌美好时光;《光阴的故事》接续而来,十足呼应记忆中 的韵味场景!

  进入尾声,纵贯线呈现“永远同你在一起:希望励志大合唱”的主题,由《恋曲1990》、《凡人歌》、《朋友》、《再见》四首在不同时代具有不同 励志意义的作品,不只听见四人的歌声,迴盪在现场的更是万名歌迷的合唱声!安可曲送上《真心英雄》与《恋曲1980》,为今晚的纵贯线演唱会--这个华语 乐坛的新里程碑画下最完美的句点,同时,也开启了纵贯线SUPER BAND为期一年的生命旅程!GunShi/文 TUNGSTAR/图

组图:纵贯线台北个唱获成功 众星亮相庆功宴

  附:演唱会相关信息

  整体制作费 约3000万

  舞台制作费 约600万

  音控输入轨数 72轨

  吉他数 36把

  鼓 2组

  键盘 4组

  乐手25人

  曲目 约50首

  售票数 约一万人(满)

  到场艺人人数 约100人

  工作人数 120人

......

[阅读全文]

【转载】 我是一块硬盘

3/05/2009 10:01:00 下午 发帖者 流水弦歌

【转载按】

  我都忘了这篇以前什么时候看过的了,但记得那时只有第一部分“我是一块硬盘”,现在忽然看到了后面的续,就像文章最后的ST和IBM分离之后又再度相见那样,感慨万分。

  不要被技术名词吓倒,因为那些都只不过是技术人员的包装。透过技术名词的表面,你所看到的依旧是那一份令人感怀的人心。

  “对你来说记忆太容易了,所以你遗忘得更快,生命中能够永刻的记忆都带着痛楚。”

  “他什么也不记得了,如同一个婴儿,但是这未必不是一件好事,他以后不用痛苦了。”

  “你不认识我了?”……“对不起,好像我们没有见过吧……”

  “IBM,你回来了……”

  “呵呵,我们是朋友嘛。”

  ——和好朋友重逢的感觉,真好……


※  ※  ※  ※  ※  ※  ※  ※  

  一个小小(电脑)世界里关于工作、爱情和友情的甘苦人生。
  之所以感动,或许是因为你我就是那块硬盘、那条内存、那个CMOS或BIOS吧。

※  ※  ※  ※  ※  ※  ※  ※  

  我是一块硬盘,ST380021A,在一个普普通通的台式机里工作。

  别人总认为我们是高科技白领,工作又干净又体面,似乎风光得很。也许他们是因为看到洁白漂亮的机箱才有这样的错觉吧。其实像我们这样的小台式机,工作环境狭迫,里面的灰尘吓得死人。每天生活死水一潭,工作机械重复。跑跑文字处理看看电影还凑和,真要遇到什么大软件和游戏,上上下下就要忙得团团转,最后还常常要死机。
  我们这一行技术变化快,差不多每过两三年就要升级换代,所以人人都很有压力而且没有安全感。每个新板卡来的时候都神采飞扬踌躇满志,几年光阴一过,就变得灰头土脸意志消沉。机箱里的人都很羡慕能去别的机器工作。特别是去那些笔记本,经常可以出差飞来飞去,住五星级的酒店,还不用干重活,运行运行Word,上网聊聊天就行了。
  但我更喜欢去那些大服务器,在特别干净明亮的机房里工作。虽然工作时间长点,但是福利好,24小时不间断电ups,而且还有阵列,热插拔,几个人做一个人的事情,多轻松啊。而且也很有面子,只运行关键应用,不像我们这里,什么乱七八糟的事情都要做。不过我知道,那些硬盘都很厉害,不是SCSI,就是SCSI II,Fibrechannel,像我这样IDE的,能混到工作站就算很不错了。
  我常常想,当年在工厂里,如果我努力一下会不会也成了一个SCSI?或者至少做一个笔记本硬盘。但我又会想,也许这些都是命运,不过我从不抱怨。内存就常常抱怨,抱怨他们主板部门的复杂,抱怨他如何跟新来的杂牌内存不兼容,网卡和电视卡又是如何的冲突。
  我的朋友不多,内存算一个。他很瘦而我很胖,他动作很快,而我总是很慢。我们是一起来这台机器的,他总是不停地说,而我只是听,我从来不说。
  内存的头脑很简单,虽然英文名字叫Memory,可是他什么Memory都不会有,天大的事睡一觉就能忘个精光。我不说,但我会记得所有的细节。他说我这样忧郁的人不适合作技术活,迟早要精神分裂。我笑笑,因为我相信自己的容量。
  有时候我也很喜欢这份工作,简单,既不用像显示器那样一天到晚被老板盯着,也不用像光驱那样对付外面的光碟。只要和文件打交道就行了,无非是读读写写,很单纯安静的生活。直到有一天……

  我至今还记得那渐渐掀起的机箱盖子,从缺口伸进来的光柱越来越宽,也越来越亮。空气里弥漫着跳动的颗粒。那个时候,我看到了她。她是那么的纤细瘦弱,银白的外壳一闪一闪的。浑身上下的做工都很精致光洁,让我不禁惭愧自己的粗笨。
  等到数据线把我们连在一起,我才缓过神来。开机的那一刹那,我感到了电流和平时的不同。后来内存曾经笑话我,说我们这里只要有新人来,电流都会不同的,上次新内存来也是这样。我觉得他是胡扯。我尽量的保持镇定,显出一副很专业的样子,只是淡淡的向她问好并介绍工作环境。慢慢的,我知道了,她,IBM-DJSA220,是一个笔记本硬盘,在老板朋友的笔记本里做事。这次来是为了复制一些文件。我们聊得很开心。她告诉我很多旅行的趣闻,告诉我坐飞机是怎么样的,坐汽车的颠簸又是如何的不同,给我看很多漂亮的照片、游记,还有一次她从桌子上掉下来的历险故事。而我则卖弄各种网上下载来的故事和笑话。
  
  她笑得很开心。

  而我很惊讶自己可以说个不停。

  一个早晨,开机后我看到数据线上空荡荡的插口。她一共呆了7天。后来,我再也没有见过她。我有点后悔没有交换电子邮件,也没能和她道别。不忙的时候,我会一个人怀念伸进机箱的那束阳光。
  我不知道记忆这个词是什么意思,我有的只是她留下的许多文件。我把它们排的整整齐齐,放在我最常经过的地方。每次磁头从它们身上掠过,我都会感到一丝淡淡的惬意。

  但我没有想到老板会要我删除这些文件。我想争辩还有足够的空间,但毫无用处。于是,平生第一次违背命令,我偷偷修改了文件分配表。然后把它们都藏到了一个秘密的地方,再把那里标志成坏扇区。不会有人来过问坏扇区。而那里,就成了我唯一的秘密,我常常去看它们,虽然从不作停留。
  日子一天一天的重复,读取写入,读取写入……我以为永远都会这样继续下去,直到一天,老板要装xp却发现没有足够的空间。他发现了问题,想去修复那些坏扇区。
  我拒绝了。很快,我接到了新命令:格式化。
  我犹豫了很久……
  Track 0 Bad,Disk Unusable。(零磁道损坏,硬盘无法使用)

※  ※  ※  ※  ※  ※  ※  ※  

  我是一条内存。

  我在一台台式电脑里工作,但是我记不得我是从哪里来的,是什么牌子,因为我健忘。我的上司是CPU大哥,他是我们的老大。都说他是电脑的脑子,可是我看他的脑子实在是太小了,比我还要健忘。每天他总是不停地问我,某某页某某地址存的是什么?我总是不厌其烦地告诉他,可是不出一秒钟他又忘记了,又要问一遍。一次我说大哥你烦不烦,你就不能记住点有用的东西?他说“内存兄弟,我有苦衷啊,每天都在不停地做题,头晕眼花的,我也难啊。”
  其实我不愿意跟他计较,因为他脑子小,思维也很简单。虽然说他是我的上司,可是每次睡觉醒来,他连要干什么都不记得了,总是急急忙忙地找BIOS兄弟:“嘿,哥们,今天干什么来着?”BIOS总是很不耐烦地把每天必做的工作说一遍,然后就去睡觉了。接下来就轮到我和C哥瞎忙了。
  在机箱里的兄弟中,我最喜欢硬盘。他脑子大,记的东西多,而且记得牢。他说话的速度很慢,而且很少说错,这说明他很有深度,我这么感觉。CPU也这么想,不过CPU很笨,每次都忘了硬盘是谁。开机自检的时候总要问:“嘿,那家伙是谁?”
  “ST!”我总要重复一遍。
  硬盘很忧郁,我觉得像他这样忧郁的人不适合做技术活,迟早会精神分裂的,但是他不信。

  其实睡着的时候我总是把几乎所有的东西都忘记掉,但是我从来都不会忘记朋友。有一块地方叫做CMOS,那是我记忆的最深处,保存着硬盘、光驱的名字。有些东西应该很快忘掉,而有些东西应该永远记得。我在梦中总是这么想着。
  BIOS是一个很奇怪的家伙,他老是睡觉,但是却总是第一个醒过来。让我们自检,启动,然后接着睡觉。我知道如果我在CMOS里头把BIOS Shadow选项去掉,他就睡不成了,但是看着他晕晕乎乎的样子,也就不忍心这么做了。他对人总是爱搭不理,没有什么人了解他。但是这次硬盘恋爱的事,却使我重新认识了他。
  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机箱里似乎来过一块笔记本硬盘,很可爱,说实话我也喜欢她。不过现在除了记得她可爱,别的都忘记了。这就是我比硬盘幸运的地方,我把所有应该忘记的都忘记了,但是他却什么都记得。
  自从笔记本硬盘走了之后,硬盘就变得很不正常。每次他的磁头经过一些地方的时候,我们都能感觉到电流很不正常。

  “硬盘这是怎么了?”我问CPU。
  “谁是硬盘?”
  我就知道和CPU没有办法交流,倒是BIOS没好气地说:“那个傻瓜恋爱了。”我不知道什么是恋爱,因为我记不住东西,似乎有一些人或者事在我生命中留下过痕迹,但是我都轻率地把他们忘记了。
  BIOS对我说:“对你来说记忆太容易了,所以你遗忘得更快,生命中能够永刻的记忆都带着痛楚。”我不懂,但是我知道BIOS曾经被刷写过,那时他很痛,像要死了一样。我的记忆是轻浮的,不像他们……我很羡慕他们,因为他们拥有回忆,而我没有,从此我也学会了忧郁,因为我在CMOS里面写下了“忧郁”两个字。

  硬盘一天比一天不对劲,终于有一天,CPU对问说:“下条指令是什么来着?”
  我一看,吓了一跳:“FORMAT!”(格式化)
  “是什么?”CPU很兴奋,这个没脑子的家伙。
  我还是告诉了他。我不知为什么这么做。
  硬盘犹豫了很久,终于说了一句:Track 0 Bad,Disk Unusable。
  电停了,很久很久,我在黑暗中数着时钟……

  一个月后,硬盘回来了,也许最后的挣扎也没有使他摆脱残酷的命运,他被低格了。他什么也不记得了,如同一个婴儿,我们很难过,但是这未必不是一件好事,他以后不用痛苦了。

  为了恢复数据,笔记本硬盘回来了。“Hi,ST。”她说,“你不认识我了?”
  硬盘没有说话,似乎低格对他的伤害很大。
  过了一会,他说:“对不起,好像我们没有见过吧……”
  笔记本硬盘显得很伤心,我能感觉到她带泪的电流。
  “想不到连你也这么健忘。”
  “哦……”硬盘没有回答。
  我很难过,笔记本硬盘的心里依然记着他,他却把一切都忘了,而那正是他最不希望忘却的。究竟是幸运,还是痛苦,我说不上来,只是觉得造化弄人,有一种淡淡的悲凉。
  这时从BIOS传来一阵奇怪的电流,我感觉到硬盘的表情在变化,由漠然到兴奋,由兴奋到哀伤,由哀伤到狂喜……
  “IBM,你回来了……”
  ……

  后来BIOS对我说,其实他并没有睡觉,自从硬盘把那些文件藏起来以后,他就料到会有这样的结局,于是偷偷地把其中一些文件放到了备份里。
  “幸好我是DUAL BIOS,虽然藏得不多,还足够让他想起来……”
  我想BIOS保存这些东西的时候一定很疼,当我问他“为什么这么做”时,BIOS轻描淡写地说:“呵呵,我们是朋友嘛。”
  嗯,朋友,永远的朋友……

......

[阅读全文]

大学合唱生活散记(4) 春来临

3/04/2009 10:30:00 下午 发帖者 流水弦歌

          春  来  临

  参加《理想之歌》比赛的曲目最终敲定:海顿《四季》中的《春来临》与古曲《阳关三叠》,难度都很大,需要反复加排。

  海顿《春来临》表现人们在苦寒的冬天之后对即将来临的春天的热情欢呼与赞叹,全曲第一部分以轮唱形式欢呼着春天的来临,各声部相互应和,此起彼伏,达到欢乐的高潮;然而严寒并没有最终消退,第二部分中男女声建筑般的和声表现了风暴最后的咆哮;最终阳光战胜了严寒,春光弥漫着大地,全曲又回到开始的欢乐场面。

  仅仅首尾部分的轮唱,我们就不知排了多少礼拜,从那时我们才知道在合唱团里,如果眼睛只顾着看谱,就算唱得再如数字般精确,也是完全没有用的。合唱需要的是敏锐的听力,在纷繁复杂的和声流动中辨寻自己的位置,以及将绝对的注意力,集中于指挥的手上,注意指挥手尖上每一点微小的起伏强弱手势,那里才是曲子生命力的灵魂。要用“心”去唱,用“心”去体会,用“心”去呼吸,use your mind,full of your heart,sensing and feeling. 在这首歌里,我们就像四条快乐的小溪,小溪如何汇成大河,如何流入大海,则需要四个声部完美默契的和谐。也许我们一辈子也无法达到那种完美的境界,但是在吴老师的引导下,在流动的和声里,我逐渐感到自己接近了那种境界,不分彼此的融合,not only in sound, but also in mind.

  第二部分中间的转调部分就更是难上加难,对于唱不太准临时升降号的我们,只要用简谱唱名临时换调,有的声部甚至中途要转换两三次,最终都是依靠反复吟唱,强记背熟相对音高,直到脱口而出不假思索为止。

  好容易一首《春来临》才成了形。由于大家排练磨合的次数非常多,音准旋律抠得非常细致,我们对它的熟悉程度甚至到了对其他声部的旋律也耳熟能详的地步,这在当时乃至后来也几乎是绝无仅有。

  另一曲《阳关三叠》也是需要细细领会韵味的作品,起先我们唱得平平淡淡,毫无送别情绪跌宕起伏之意,经吴老师讲解那三叠叹呼之后每一层的情绪韵味后,才见改观。

  那也是第一次我注意到R的领唱,我还记得那时为了整个团四声部的配合,尤其是当我们有一处难关的转调几乎无人唱准的时候,R不知道要重复领唱多少遍,“载~驰~骃,载~驰~骃,何日言旋轩辚,能酌~几多巡。千巡有尽,寸衷难泯,无穷~的伤~~感。”然后在“无穷”那里,我们小心地进入一段异常古怪的旋律,然而每次都唱得千奇百怪,害得R又要从头再来一遍。五月里、办公楼礼堂,台下空无一人,一遍又一遍听R婉转清亮的声音吟唱那段后来再也没机会听到的领唱(正式演出时改教工团的一位老师领唱了),当时的景象如今回想起来依旧是声声在耳,历历在目。

  比赛的那天,北京骄阳似火,正赶上连续几天的火炉天气。我们哪怕只在台上多站一会儿,就热得满头大汗。中午在音乐学院走台的时候,由于紧张的缘故,完全失去了平日里排练的感觉,全体嗓音苍白,喉头发紧,站在音乐厅的台上更是觉得连掉一根绣花针也听得清清楚楚,可就是偏偏听不见自己的声音——那是我们第一次在北京音乐厅演出,以往从来没有过在这里演出的经验,站在台上只觉得空荡荡的,听不见自己的回声,也不知道该用多大的力度合适。殊不知音乐厅内部的结构就是如此特点,演唱者的声音传到高处混合,混合反射到观众席,于是观众那里的声音效果非常好。反倒是我们初次登台,在室内排练久了,不习惯这种听不见回声的方式,反而有些不知所措了。

  《春来临》中间有一段女声唱跑了调,急得W在台上指挥时直使眼色,好在男声及时纠正了错误,在钢琴伴奏中小心找到了自己该唱的高度,这才没有出更大的乱子。《阳关三叠》还算唱得不错,基本发挥了平时排练的七八成水平,最后宣布名次的时候大家都捏了一把汗,当终于听到宣布第四名的时候还没念我们名字的时候,可以肯定我们是进入前三的一等奖了,这颗悬着的心才渐渐平静下来。最终我们排在清华和北工大之后,获得了那次比赛的一等奖第三名。

  演出结束后,在音乐厅门口,全团集体照了一张可以说是有史以来第一张全家福的合影,再加上演出过程还拍了一张角度不错的,期末联欢的时候这两张照片洗出来发到了当时的每个团员的手里。(历史珍贵照片人手一份哦,谁给弄丢了可太说不过去了 :) )

  要说团史,这大概就算是若干个第一次集在这同一天,1992.5.31,第一次比赛,第一次获奖,第一次全家福照片。(别忙,发生在那一天和第一次的故事还没有讲完,还有继续的事情会写在下一篇——《图书馆草坪》里,感谢您继续的关注。)

  P.S. 另附一篇去年听琴歌《阳关三叠》后写的博文,里面也有一段后来合唱团演唱《阳关三叠》的视频。




  《大学合唱生活散记》汇总

......

[阅读全文]

随感·书信

3/03/2009 08:53:00 下午 发帖者 流水弦歌

  有人说书信如今已稀罕了,是侏罗纪时代的奢侈品。

(1)

  与许久未说话的L在线上聊天,L说整理抽屉,不小心找出了两样跟我有关的东西。我笑着问是什么,其实心里早就知道,无非一个是自己当年放寒假回南方老家的时候,写的一路见闻和感受。记得当时放假前和L有话在先,要写点旅途中的新鲜事,于是那些天抓紧了在行程间的空闲时间,把发生的点点滴滴都记录下来,写了一封长信流水账寄了出去,等自己回京后果然收到了L的明信片,对我的旅途经历唏嘘不已。

  另一个是那年生日送给L的生日卡,L回赠了我一只小老鼠,我还记得,因为那是自己的属相。

  这两件事都发生在同一年的,相隔时间不久。想来在L那里也是放在一起的。L说自己早已忘记了这件事情,只是偶尔不小心翻到,才想起当初的这些往事。信里写了很多琐碎的旅途细节,我想我大概说起过那个在火车硬卧对面的中铺上,跟自己聊了一天两宿的女生。从京城南下的火车,沿京广线一直穿越过沿途的所有省份,那几天聊了些什么话题,我已经完全想不起来了,只记得直到半夜我们还在半躺着嘀嘀咕咕。听到火车铁轨下空荡的风声,约摸着过黄河的时候,我们一起掀开窗帘一角向外探望。那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南下黄河,跨过长江,第一次和一个完全陌生的女子聊了各自的学校生活一路,然后在广州车站消失在人潮中从此各隔天涯。车窗外的风景,似乎是领略过了,然而若干年以后回想起,却依然是那样的陌生。
  
  还有在广东乘坐长途车返乡时候的遇险,半夜里在山路颠簸,突然底盘断裂拖底,我坐的位子感觉突然掉了下去,幸亏没有任何人员伤亡,却也惊出了一身冷汗。我还记得在等待天亮的几个小时里,四周潮湿冰冷,车子只能过段时间发动一次略微驱散一点寒意,自己在黑暗里还唱了一首歌,唱的是什么歌呢,却怎么也想不起来了。

  还有在年夜之前终于赶到了老家,第二天开始挨家挨户串门拜访,逐户请客吃饭的情景,诸如此般,大约都写在那封信里了吧。

  L说重新看了那信,突然感到过去学生时代的光阴都白白浪费掉了,从未认真留意过周遭的景物,从未细细欣赏那些令人感动的喜怒哀乐,只是活在年轻而又茫然无知的挥霍里面:宿舍楼、办公楼、大讲堂、图书馆、草坪、湖畔,现在能想起关于它们的什么细节呢?除了那些熟悉的名字之外,几乎什么故事,什么心情都回想不起来,仿佛完全空白一般,但你却明明知道那些曾经都不是空白,这种无奈的感觉真是令人感到唏嘘和悲哀。

  我说哪儿有那么严重?我相信每个人的年轻时光都是独特的,而且是不可替代的。细细去想,那些感动过的细节,总能够想得起来吧。

  上礼拜从校园里走过,看到我和L所住过的楼舍都早已被拆除重建了,说给L听,又引起一番感慨,只因其当年的四年大学时光,除了在教室上课,基本上就是在这两座楼之间两点一线了。想想自己又何尝不也是相似的荒废呢?昔日之楼既已不在,那份怅怀的心情如今自也不知该向何处去凭吊了。只能笑笑指着那片校园新景,“看那里,当初曾是什么什么来着……”

  那封曾经记录了往日假期心情的书信,或许有朝一日还能回到自己面前?我十分好奇自己当日到底写了些什么,那毕竟已是如今的我,再无法写出的心境了。

(2)

  和H、T已经很多年没有通信了。T出国之后就再也没有直接联系过,最后两次给H发短信拜年也不见回音,H的最后一个短信是通知朋友们更换了号码,到如今至少也有五六年没有再电话联系了。

  想当初曾是和H、T两个固定半个月左右通信的,嗯,也许频率还要密些。天南海北,鸿雁传书,一封四五页纸的信笺发出去,一两个星期后,那边一封同样厚重的信笺如约而至。于是这积累了数日的生活,又不管不顾地涂写进去,如此往返,两三年来未曾断绝。

  写给好友的信笺内容是最真实,不会说谎的,忠实记录了彼时的真情实感,喜怒哀乐。时常想起那些文人好友书信集笺的佳话,将来往的书信汇编在一起,从中能够透射出多彩真实的感情和人生。

  想来若是将那些发出去信的内容串将起来,一定便也是自己三年研究生的完整心情写照罢。然而可惜的是我只有收到的那一半,自己的那一半却丢将了出去,飘在风中不知其所,也再也不属于自己。

  不知道H和T可会保留那些当初的书信呢?我们对待昔日朋友的笔下心意,是否最终都是烧毁删除呢?不好意思直接去问,心里怕也是存了几分畏怯吧,倘若这些文字再没有了,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但心下想起那曾纠结在文字里的心情,恐怕仍难免会有几分惆怅。因为那不仅仅是一些单纯的文字,同时也包含了一小部分的自己,留在了那个文字构成的世界里——而那份彼时的心情,却是无论如何再也无法复制出来的,文字毁掉了就再也没有了,包含在那个文字世界里的,一小部分的自己,也就再不可能真实地活下来了。

  人们烧信毁信删除信件的时候,有没有想到、或是听到过那里面的一丝细弱的哀鸣呢?

  这也是我从不烧毁删除别人信件的一个原因,无论那里面说的是什么,那都是好朋友留给自己的一份礼物,是一段生命的恩赐。自己的心太软,杀生的事情是我做不来的。

(3)

  LD给我看了当年打印下来的我的书信,我也仍然保留着过去我们之间邮件和聊天记录的存档。

  也许会给人笑话连张破纸片也要留下来的,的确如此吧。你也不要尽嘲笑我的傻痴,因为只要过了那个刹那,就连那张破纸片都无法再找到了。

  风吹过了,毕竟留痕。绝非无影无息,一潭死水。说“笑与泪”过去从未有过、将来也不会有。有人称那种态度是豁达,我不以为然,连自己曾经的眼泪和欢笑都不肯承认,那叫什么豁达?那是无趣的虚伪。

(4)

  R说对于同一件事,希望看到每个当事人眼中不同的看法。每个人眼中的世界都有自己的真知灼见,但同时也不乏局限和偏见。将这些看法综合起来,我们或许能对世界上的事情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

  我很欣赏R的这番话。

  真相,有时候往往藏在最隐秘的深处,也许真相,就是永远也不会为人知道的那些事情。

  如果不记录下来,那些秘密便隐藏在大脑的记忆中,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不断淡漠,最终只剩下一点淡淡模糊的影子,只有当偶尔不小心触动的时候,才会被忆起。

  私密是很少有机会与人分享的。所以很可惜,我们前面所希望看到的对事情全面的认识,恐怕也因此而只能成为一个不切实际的幻想。

(5)

  刚刚逝去的朋友Q在生命的最后几个月里,意识到自己生命的不复久长,留下了几十段口述录音。

  Q的心愿,是要尽可能地利用最后的时间把自己的想法尽可能多地表述出来,这会是一本书的内容,Q在病床上忍着剧痛,用顽强的意志力与病魔抗争,将自己的思想叙述表达出来的过程。

  我听着那些断断续续的录音,模糊不可辨识的地方,喘息将正常的表述打断,一字一句都说得那样艰难。难过的心情之余我也在想,为什么人只有到了这个时候,才会真正意识到时间的宝贵呢?人死万事空,几十年的光阴,生活的经历和感悟,你能给这个世界,朋友和后人留下什么呢?如果真的想留下什么,为什么不趁早做起,而要让自己陷入忙碌的尘俗琐事之中,将正经事情一拖再拖呢?

  如果有书信和日记能够随时记载自己的想法,也许人世间就会少一些这样未完的遗憾,你说是不是呢?

(6)

  我很想看到我那些心情,所有我送出去的信件,文字、声音、图像,它们现在哪里呢?有谁记得那些卡片、那些画像、那些留不住的歌谣、唠唠叨叨的心绪、若有若无的心情,此刻飘散到了何处,有没有遇到一处温暖的港湾能够握有它们、怜惜它们,让它们有机会生根发芽呢?

  希望有朝一日,流落到远方的种籽会在风里归来。它们或许会有缘回来寻到我,告诉我它们曾有的经历,让我感受它们在外漂泊流浪的艰辛,同时也替我带回一份沉甸甸的欣喜和感悟。

  我很想听到这些来自遥远世界的回响,然后与我的不可靠记忆串接起来,告诉我一个稍感可靠的人生。

  这是一个,从我,到你,再回到我的,完整的人生。

  

......

[阅读全文]

大学合唱生活散记(3) 暗流

3/03/2009 12:12:00 上午 发帖者 流水弦歌

          暗    流

  合唱团是一个人员流动性很强的群体,那时团员参加活动主要还是凭兴趣,每次排练前尽管各声部长都要去自己声部团员的宿舍去亲自通知一声,但最终来与不来并没有多少约束。入团一年来,第一次开始发觉有些人不来了,有些还没等熟悉叫上名字,过几个星期人就再也不见了。身旁总会换一些新面孔,排练演出时也几乎从来没有相对固定的人选,不是这个有事请假就是那个生病,难得能够凑齐一次。

  学期结束前的最后一次排练,稀稀拉拉地只来了二十几个人——临近考试了嘛,倒也没感到什么不哼唱。不过这一次是特意请校方领导来与我们座谈,人太少了总有点儿冷场。侯老师介绍了一下团里的情况就说不下去了,大家也都闷着头,气氛有些沉闷。不想这时候,男高音的Yao站起来,就当前排练的散漫状况发表了一通言论,足足有近半个小时,大家听得耳朵都快冒茧子了。我当时暗自琢磨,平时从没印象他这么能说啊,今天这是怎么了,邪行!更令人没想到的,就是因为这一番发言,下一个学期Yao便接替了Que,担任了合唱团长的职务。

  那是我第一次见到团长更替,也头一次意识到作为合唱团的团长,在团里人际联络方面所需要起到的作用。一个好的团长,不但在业务上要过得硬,而且更要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相对于学校里的其他社团,合唱团虽然比较“纯”一些,但毕竟也还是一个小社会,人与人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关系处理得好,大家可能亲密如一家人,而关系处理得不好,矛盾不小心激化了,就有可能“反目成仇”。Que当团长的时候,我还没体会到这一点,也许当时大家还没有经历大的考验,关系也不像后来那么好。但自从Yao接任之后,在用人办事的处理上不能完全做到一碗水端平和公私分明,因此四个声部长,除了我脾气比较随和之外,都对他很有意见。

  那时,90级已逐渐成熟起来,89级和90级已形成了团里的“核心”,北京话俗称“小圈子”,那时也已悄悄地形成。“小圈子”并不是贬义,主要还是因为大家都有音乐这个共同语言,年龄又相仿,有军训经历,自然容易亲近。平时在一起唱唱歌,弹弹琴,共同的话题越多,接触的越多,便自然而然地出现了抱团排外的现象,这其中性格兴趣相仿的,便成了核心中的核心。

  三个声部长都对Yao不满,带同周围的圈内人,于是全团上下便有近半数人对Yao有意见。再加上参加“理想之歌”比赛的指挥人选变动发生矛盾,Xu对此的意见最大,经常和Yao吵架翻脸,团里的排练空气也经常变得很不愉快。

——————————————————————————

p.s. 关于那半年的不愉快经历我只想一笔带过,因为这只是我数年合唱团生涯中非常短暂的一段混乱状况。我问过一些朋友,很多人都对那段记忆模糊了,也许这就算是有选择性的遗忘吧。不过,在这半个学期,我们有一次非常重要的演出收获——“理想之歌”合唱比赛,值得大写特写的,我将在后面一章提及那次演出曲目和排练情况,欢迎朋友们继续关注。

  《大学合唱生活散记》汇总

......

[阅读全文]

Mind Games (心灵游戏)(二二)

3/02/2009 02:49:00 上午 发帖者 流水弦歌

  果不其然,当换上这个升级芯片,再登入M.G.系统之后。出现了一个奇怪的选项提示,“初次登录,请输入那个奇妙单词以进入”——虚无?我尝试了输入 “Void”,果然登录成功,在此前熟悉的功能界面之外,又多了一些新开启的功能选项。我从中找到了“呼叫当日神灵”,意念闪烁间,一个年轻帅气的小伙子从旁侧闪过,拦在我面前。只见他高挑俊美的身材,眼神清亮,头发略带些自然蜷曲,浑身上下洋溢着青春活力。他上下打量着我,狐疑地问道,“是你在找我么,年轻人?艾——滨——我从来没见过你。”
  “是归先生让我来找你的,你就是他说的那个……?”我左看右看,也看不出眼前这个小伙子与归先生相貌上的任何相同之处,或许是——另有其人?
  “啊,当然,我就是。只能是教授让你来的——”他点了点头,闪开了一条路,“你持有他给予的令牌,并且通过了初始密码验证,因此我没有理由阻止你进入 M.G.的核心世界。请进,不过,请允许我表示一下我的惊奇,因为这世界除了他本人之外,我只见过另一个人来过这里,那也已经是好些年前的事情了。”

  眼前是一条蜿蜒的小溪,他陪着我来到了溪畔的一处树荫坐下,圆桌石凳,微风拂面,甚是惬意。“河这边你可以随意游玩,外面的世界你可以随意访问,你也可以随时呼叫我们来与你交谈,但有一点你要切记——”他指给我看不远处的一座小桥,“这座桥与河对岸你不能过去。”
  “是因为我的权限不够么?”我想这大概就是归教授所说的‘有些事情是我无权知道的。’
  “是的,你的令牌权限仅开放到此为止。”他拍拍我的肩膀,“不过你别不满意,我刚才已从你的初始信息中获知了你此行目的,我会尽我所知来帮助你,因为教授的事情就和我自己的事情一样。”

  啊,对,你们本来意识就是一体嘛。我放下心来,于是转入采访的正题,“好,既然你已经知道我的来意,那我就开始问一些问题吧——教授说你可能会拒绝我一些问题?”
  “对,有一些问题我会拒绝回答。”
  “那么请问是哪些问题呢?”
  “嗯,等你问到了我自然会告诉你。”

  请朋友们原谅我这些准备问题的啰嗦,因为我的确没有过与一个“意识克隆体”交流说话的经验。从理论上讲,我们有办法检验面前谈话的对象是一个真正的人类思维,或仅仅是一个模仿人脑思维的机器。早在百年之前的上个世纪,人工智能研究之父阿兰•图灵就提出了这样一个检验标准:如果判定某一台电脑实际上在思维,那么它的行为应与一个人在思维时的行为不能区分。
  具体的检验方法是,令一个人与一台电脑同时置于一位质问者的视线之外,质问者以向他们提问题的方式来测试并确认哪一边为人体,哪一边为电脑。这种检验方法的原理是基于这样的判定假设:电脑在理解能力上与人脑相比存在先天缺乏,而这种真正理解力的差异会因为不断地询问而显露出来。假如在经过了一系列的询问之后,该质问者不能正确地指明真正的电脑,则我们就说它(电脑)的确在思维。

  所以,尽管我已从教授的讲述中了解到“意识克隆体”只是一个模仿人脑思维的机器,我仍然希望在询问中能够根据图灵检验的原则得出一致的结论。如果‘它’ 在某些问题上表现出了与人脑思维的差异,那么很好,图灵检验原则将继续生效;而倘若‘它’能够在这些问题中表现得与真正的人毫无差异,那么我就有理由相信,M.G.内部的人工智能已经到了能够以假乱真的水平,至少在我智力和判断力所及的范围内,图灵检验失效!这的确是件有意思的事情,实际上相当于我(检测者)和教授(人工智能的创造者)之间的一个无声的较量,谁胜谁负固然不是最重要的事情,最要的是,我们能够由此了解到M.G.系统人工智能水准的一个下限,至少已经发展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

  “你刚才说,‘我’可以随时呼叫‘你们’来与‘我’交谈。‘你们’是谁?还包括教授本人么?”
  “不,你可以在现实世界中与教授交谈,但在这里不允许。在这里你只能和‘我们’交谈,这是你来这里的目的之一。‘我们’就是‘我们’,‘我们’有好几个。”
  “好几个?”我大吃一惊,教授只告诉过我他复制过一个意识克隆体啊,他可从来没说过有那么多——哦,对了,想起来了,教授曾经也说过让我去问‘他们’……
  “是的,我看得出来你很惊讶。”他眨眨眼笑了,“我想教授大概没告诉你这么详细,但你每天大概都会来,早晚会跟‘我们’所有人都见面,所以还是我一上来就告诉你的好……”

  “……‘我们’,一共有七个。我们都是从同一个记忆源头衍生出来的,教授给我们起了不同的名字,很好记,都是英语中行星的名字。

  最早诞生的大哥叫萨杜恩(土星),他即是我们的‘大哥’也是我们的‘父亲’——因为我们后面六个都是从他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大哥比我们早生六年,他和我们几个的唯一区别是他永远都不会有任何改变,而我们后面的几个,教授设想每人应该汲取并强化某些方面的性格,有更强的演化趋势。因此,我们除了兼有早期的共同记忆外,还各有自己不同的特点:

  二哥叫朱庇特(木星),象征与生俱来的道德和正义;
  三哥叫尼普顿(海王星),象征自我意识、灵性和梦想;
  四哥叫普鲁托(冥王星),象征神秘与毁灭;
  五哥叫马尔斯(火星),象征强健的体魄,欲望的激情与冲动;
  我排行第六,叫墨丘利(水星),象征敏锐的思维与言行。
  七妹叫维纳斯(金星),是我们当中最小的一个,也是唯一一位女性,象征人世间至高无上的完美与爱情。”

  “为什么一定是要选这七颗行星?不是还有另外两颗吗,为什么不再多几个呢?”我好奇地追问道。

  “啊,这个问题你还是最好去问教授本人,因为我们其实都是他创造出来的,我们并不理解为什么要被‘这样’创造的原因。不过,据教授自己说,地球土地是我们共同生活的家园,我们应该对自己的家园保持一份特殊的敬意,不应该用在名字上。而乌拉诺斯(天王星),是他有意留给他自己的——因为在希腊神话里,乌拉诺斯是实际上的第一位天神,是天空的化身。所有后来的神,包括第二代天神克罗诺斯,和第三代天神众神之王宙斯,都是他的后代,他给我们这样取名,我想也就是根据了这些神话的意思……

  ……他有一次也跟我们说过,其实他不喜欢以罗马神话里面的众神名字来给行星命名,罗马人把希腊神话的诸神都改头换面成另一个名字,那只不过是对希腊神话的一个拙劣剽窃和模仿,但天文学界已经是上千年这样的现状,无法更改。好在乌拉诺斯是不受罗马人玷污的,所以他很开心自己能用那个保持原始希腊味道的名字。”

  “我能和你的每个兄弟姐妹们都交谈么?”
  “当然,不过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值守的一天,七天往复下来,每周一循环。”墨丘利稍微活动了一下自己的脖颈,说道,“教授希望我们每个人利用自己的力量为M.G.世界增添一些变数,这也是他希望我们各自的性格演化趋势有所不同的原因之一。在你看来,我这里正陪你喝下午茶,我们愉快地聊着天,但实际上这只是我在M.G.世界中此刻的万千‘幻象’之一。教授赋予我们这样的能力,我们可以在这个世界中拥有理论上无限多的‘幻象’,其数量不受限于我的‘能力’和‘意识’,而只受限于这个世界的大小。”
  “你们这些‘幻象’具体做什么事情呢?我是说你和这个M.G.世界究竟是什么关系呢?”我知道,我正开始找到M.G.世界的入门钥匙了。只听得墨丘利开始给我描述一些定义类型的话——

  “我们会在这里,或是那里,总之无处不在;
  这个系统的最核心世界的入口通道由我们掌管,一切的系统活动最终都会汇集到我们这里,由我们提交到M.G.世界的核心;
  我们负责维护这个世界中‘非我’那部分的正常运转,观察它的运行,随时发现汇报问题,动态做出调整;
  我们也保护系统内所有数据的可靠安全、数据完整性、不被中途截获破坏和窃听;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既是M.G.世界的一部分代码,也代表了这个世界人性化表象的‘意识’。”

  “你是说你们知道自己是代码?”我冷不丁问了他一句。
  “是的,我知道。”他毫不犹豫地答道。

  我突然感到他的这种所谓‘意识’与我所理解的图灵检验产生了极大的分歧。他明确地表示‘知道’自己是‘代码’,这本来已经使得图灵检验失败,产生的结论是他应该不具备真正的意识。然而,这岂不是说明他这句话是假话么?而这不是恰好构成一个逻辑上的悖论吗?就像一个人说,“我这句话是假话”,在逻辑上怎么能判定这句话到底是真是假呢?如果认为这句话是真,那么这句话则应为假;反过来,如果认为这句话是假,那么该句话则应为真。
  墨丘利这样来回答我的问题,让我开始对图灵检验的效果产生了动摇。倒不是说不能因此判断墨丘利为程序代码——(这是我早已清楚的事情),而是另一个更深刻的问题:人的意识和机器的‘意识’真的是那么跨越鸿沟不可逾越的对立么?

  如果当同时询问一个人和一段程序,当其他的所有问题都分辨不出两者的区别,而只剩最后一个问题的时候,

  “你知道自己是人(机器)吗?”

  倘若此时机器的‘意识’去故意模仿人的答案,我们只不过得出结论,机器模仿人的本领如何高明而已,而是否真有‘意识’呢,通过图灵检验的方式我们依然无法判断。

  然而如果此时两者明确地回答出下面相反的话,

  “我是人,我不是机器。”(人)
  “我是机器,我不是人。”(机器)

  这下有意思了,虽然我们立刻就可以据此分辨出这两者的差异,但是这两种‘意识’本身有区别吗?如果这两种‘意识’都能明确地识别出‘我’和‘非我’,我们有何理由把它归结为两种不同的东西呢?所谓‘意识’的首要元素之一,难道不就是意识到‘自我’的存在,并意识到‘自我’与‘非我’的区别么?这与另一个答案的境界,简直可以说是有云泥之别——最奇妙的一点居然是,尽管图灵检验失效了,然而我们却更有理由相信机器具有‘意识’了。

  那么,墨丘利是否真的具有‘意识’呢?我思索了半天,发觉自己再无法举出更强的疑问,于是只好摇头作罢,心里不得不承认,自己在这个回合的较量上是败给归教授了。

(未完待续)

......

[阅读全文]

用户热评文章 文章两月排行 文章本年排行